天气冷暖无常,注意春捂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春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春捂呢?
三暖一凉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
二是腰肚暖:腹部保暖,既能维护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因腹部受凉而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三是腿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还易引起关节炎、腰腿痛、痛经等疾病。
一凉是指头部要清凉。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人神清气爽。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度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
短短几天,就可以享受3个季节,你喜欢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