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让我们手中的“大哥大”变成智能手机,让我们支付时拿手机“扫一扫”而不必掏钱包,让我们满足购物欲时更想听到“有你的快递”而非“一起去逛街”。
随着摩拜单车在上海的投放量逐渐增加,年底前上海或许成为全球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城市。用手机、GPS、智能锁把公共自行车“联接”起来,一个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城市出行中的“毛细血管”焕发生机。
打造慢行交通,骑行备受关注
曾有公共自行车服务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一次投放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大于500辆的县市共有296个,累计在运行的公共自行车达到100万辆,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海南海口、东起浙江舟山、西至新疆阿克苏,形成了东南西北全覆盖。
但从使用频率看,公共自行车如何能使用高频、摆脱闲置、降低成本一直是困扰。两个数据很关键:一是平均频次。浙江金华2016年数据显示,投入1万辆公共自行车,天气晴好情况下单日使用量均在4万次以上,相当于每辆自行车每天被使用4次左右。江苏苏州2015年数据显示,公共自行车平均每辆车每天使用频次接近4次。二是最高频次。公开这一数据的城市不多。据了解,江苏南京平均每辆车每天最高借还率达到7次。
前不久,摩拜单车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宝山区每天平均使用频次为6次。几个月前,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向记者透露,那时单日单车最高使用频次已超过20次。“预计到今年年底,摩拜单车在上海的投放量将超过10万辆,上海将成为全世界拥有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城市。”
摩拜单车与其他公共自行车最大的不同,是实现“GPS+智能锁”的无桩模式,用户可以把车停放在除了胡同、小区、楼道等区域的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它迅速成为“网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高帆认为,在某一特定产业或领域中,市场提供产品或政府提供产品的选择不是恒定不变的。摩拜单车以市场力量解决大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难题,为公共自行车的供给主体和功能定位转变创造了可能。公共自行车从主要由政府供给转向由企业供给,从社会效益突出转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较为显著,“我们要动态地理解公共自行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不能陷入政府直接供给和运营公共自行车的思维惯性。”
投资主体增加,政府态度积极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城市中汽车的需求要抑制,但从公交和单车城市的发展可以预计:上海城市人口约2500万,以每3人每天有1人使用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每天使用率10次计算,要有80多万辆共享单车。市场缺口还很大。
两个月来,共享单车的融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无论是先行者摩拜和ofo,还是小鸣、优拜等后来者,都为千万级以上资本所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