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民众获得感
“地下管线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部门间难以共享各自管辖的地下管网信息,到最后,谁也说不清楚道路下面到底有多少管线、具体在什么位置。”业内专家说。
相关报告显示,当前管线的产权主体涉及几十家单位。例如,城市地下有给水、排水、燃气、热力、通信广电、电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廊)八大类管线。这些管线的建设和管理又分属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通信运营商、广播电视、电力公司和各工矿企业等几十家单位。另外,在管线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又分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
这种管理体制不一、专业需求不一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沟通不够和协调不到位,以及各管线档案信息不共享。由此,在管理机构不统一、职责不明晰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的灰色区域。当前部分无单位管理和维修的管线,仍在运行使用。部分企业自建、自营管线因企业改制、灭失、迁移后,原权属管线与城市公共运营的管线没有并网和移交管理,致使在役管线缺乏维护和监管。
这种现状,不仅为城市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由于部门之间责权不清、管理职能交叉、缺乏有效问责制度,在抢修救援、责任承担、后续防范等方面,也会产生诸多不利恶果。
网上曾流传说在巴黎如果把戒指丢在下水道里一个电话就能找回来,无论这个说法是否真实,地下综合管廊为“城市病”开出了一张良方。
“一方面减少道路反复开挖,另一方面管网清晰可视,还可随时检修,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问题隐患,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还可以用监控设备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杭州市建委地下空间与管线处处长陆革说,让民众产生“获得感”和“安全感”。
经济账: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能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也能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避免“马路拉链”
带来的浪费
地下综合管廊的一次性建设投资巨大,据浙江省住建厅测算,每公里需要资金1亿至1.2亿元。这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而且,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更符合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的要求。
专业人士分析,如果能够落实按照一定道路配建比例,在城市新区新建道路时同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旧城更新时统筹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按全国每公里0.5亿至1.2亿元投资测算,每年可以形成数千亿元甚至上万亿元规模的直接投资。再加上拉动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拉动经济的作用更明显。由此可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拉动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又可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这一建设工程,还有利于避免浪费。
过去,因为体制分割,许多城市的路面常常是“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这种粗放式、“拆旧建新”的建设模式,显然极大地浪费了国民财富。
看点其他新闻:放晴!连晴5天!杭州明天起又要热到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