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图二
淳安县姜家镇浮林村的元宵节很早就开始了,往往正月十二那天,家家户户招呼远近亲戚聚在一起,先在家门口放起鞭炮,然后关上门,自家做的酱肉蹄髈端上桌,一家人围着桌子热热闹闹吃一顿。
再次走进浮林村,正是村里的元宵,只是大家说,今年,笑不出来。
2月5日,浮林村因祭祖燃放爆竹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为保卫群众生命财产,6人英勇献身,3人受伤,其中党员牺牲3名、受伤2名(本报2月6日、7日曾作报道)。
2月7日,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作出决定,追授因救火牺牲的姜美娣、姜崇槐、姜明堂、余新养、姜继学、姜良青“杭州市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授予姜明三、姜良礼为“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授予余诗金为“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记得他们的,不仅仅是荣誉和奖状。
6位勇士出殡那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临近几个村子的乡亲们也赶来了,一条长不过千米的村道上,他们或站在路边,或等在田埂旁,或爬到山坡上,送了一路。
那片他们捍卫的公益林
有村里人的汗水
浮林村位于淳安县姜家镇西北部,山林面积17755亩,耕地面积668亩,一个典型的浙西山村。
事发地是离村不过百米的郑家山,着火点在山头左侧的茶园附近,山右侧有一个U形的山坳,叫下坞坑,周边密密麻麻地种着上百亩生态公益林。
“这片林对这个村、对于这些救火的人很重要,山上的树都是他们一棵一棵种上去的。”
跟着村民姜文平和村里人再次爬上郑家山,山路很陡,许多宽不过30厘米的上山泥土至少有60多度的陡坡,稍走几步,就气喘吁吁。
村里人说,大约在20多年前,郑家山曾经是一座荒山。当时,全村号召开荒植树,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也希望为村里开拓一个“绿色银行”,带动村经济发展,所以选择了种杉树。
火灾发生后,全村26名70岁以下党员第一时间参加了救火,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当时的拓荒者。如今身受重伤的党员姜明三还是现任的护林员。
“开荒很苦,先砍掉杂草,然后用手一点一点把草根挖出来,松土、运树苗,当年,村里还因为开荒质量高得到过表扬。”
姜文平说,多年来,村里人积累了不少扑救山火的经验,比如从来不盲目去灭火,都是带上工具,选择合适地形,每人隔开3米依次挖隔离带,隔断火源。
“这一次开始都很顺利,隔离带已经开到半山腰了,谁也没想到,风一下子大起来了……”
他的声音低了下来。
一份事后上报的材料中这样记录:因组织有力,大火被及时扑灭,山下的村庄、农田均没有受到火灾影响。
危难时刻党员往前冲
他们是生活中的好人
火灾发生后,淳安县委追认姜明堂、姜美娣、姜崇槐为“优秀共产党员”,授予姜明三、余诗金“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次救火中牺牲的村民姜良青、余新养、姜继学成为党群互动、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
突发事件和危急关头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成效,党员在普通群众心目中的分量。
村里人很朴实,请他们谈谈这些曾经朝夕相对的邻居、朋友、同事,得到的最多的两个字是:好人!
——老支书
村里人管姜明堂叫老支书,担任麻田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他办了许多实事。
姜明堂对集体的钱很“抠”,一分一厘从不浪费。他带头推广种桑养蚕,如今,320亩蚕桑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资金缺额3万多元的情况下,组织党员干部义务投工投劳,修建了通村公路21公里。
对自己和家人,姜明堂更“抠”,一个皮夹他用了15年。妻子章开连身体不好,他一直没时间在身边好好照顾。儿子读高中、上大学,家里缺钱,每次都是妻子去亲朋好友家借。
村里危房改造工程项目,他帮助大家积极争取,而自家的房子却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总说:“我是党员。”
追悼会上,姜家镇桂溪村37岁的三级残疾人洪国庭一早骑了30多公里路的电瓶车赶到殡仪馆。他说,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家里人说起过老支书的故事,特地来送他一程。
——账房先生
姜明三的外号叫“账房先生”,任原麻田村书记前,曾是村里的会计。账算得好,思路也很活,他带头种植果树等适合当地条件的经济作物。任职期间,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翻了一番。
离职以后,姜明三有许多“兼职”,他是养蚕大户,常常与村民分享养蚕经验。他是村里的护林员,经常义务勘测荒山,为村民发展农业创造条件。
如今,躺在病床上与严重烧伤抗争的他还不知道,儿子姜继学因救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村民姜崇发是姜明三的民情联系户,说起明三家的事,已近60岁的他流下眼泪。
“我老婆和女儿眼睛有残疾,以前一家人年收入只有6000多元。姜明三当上我家的民情联系户,教我们养蚕,为我们申请低保政策、残疾补助,现在,家里可以享受每年8000元的生活补贴。”
姜明三儿子姜继学出殡那天,姜崇发一直在灵堂帮忙。
——知心大姐
党员姜美娣是牺牲的救火英雄中唯一一位女干部。
火灾发生时,她正在12里路外的邻村舅舅家走亲戚。接到电话后,她二话没说,上山救火。
这个有着一张圆脸的女干部很爱笑,虽然20多年来,她干着一份在农村挺得罪人的工作——计生联系员。
“办事公道正派,让人信服,对群众真是好得没话说。”这是浮林村村民谈起姜美娣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近年来,浮林村流动人口的变动较大,育龄妇女花名册经常要作较大幅度修正,村民总能看到她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在计生工作簿上写下一个又一个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
分内的事姜美娣管,分外的事她也操心。开展清洁乡村时,她积极组织妇女打扫卫生、清理沟渠;做来料加工,她努力牵线搭桥、帮助迎来送往。因为热心肠,村里的姑娘、媳妇一有空总爱到她家坐坐,都愿意跟她说说心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