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北京, “地利”不及深圳, 杭州凭什么打造“中国硅谷”? 财经作家徐王婴以亲历者的身份,从“梦想小镇”到城西科创走廊,从“阿里系”到“浙大系”,从杭州的经济定位到文化溯源,带你清晰感受杭州活力,解码杭州新经济。 打造“中国硅谷”,杭州究竟凭什么?
答案就在于:杭州的企业有一种内生的力量,杭州的经济土壤还有一种赋能的属性。 杭州是一个最能让数字经济接地气的城市,是一个政府与民间能够良性动、内生力量与开放力量和谐发展的城市。当其他城市还在倡导“两化融合”的时候,杭州已经在积极践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三化融合”了。 在这样的城市,你会感受到一种召唤、一种生机、一种活力。 一座城市的创新速度,代表着它的生命力。 杭州的一个“偏僻”小镇,一夜之间吸引了来自全球科技领域近千名顶尖学者和专家,以及6万多名程序员;并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400多家科技企业同台竞技;这个边缘小镇召开的 “云栖大会” 已成为中国最精彩的年度科技盛会…… 毫无疑问,杭州的创新,已经从科技驱动转向科技驱动与数据驱动的双轮驱动。 在此氛围下,杭州的人均创业密度已超过北京,位列全国第一。 “让创意在这里扎堆,让人才在这里爆棚,让天使在这里出没,让创客在这里筑梦……” 创新活力推动之下,杭州在慢慢变成一个巨大的孵化器…… 壹 “云栖小镇”与“梦想小镇”的横空出世 2018年9月19—22日,全球80个国家6万名程序员涌入云栖小镇,全世界最前沿的高科技在这里云集,杭州再次因云栖大会而吸引世界的目光。 一张门票超过5000元,半天时间就一售而空,闲鱼上一转手,一张门票涨至1万元。一票难求,成了云栖大会的标签。
2018年云栖大会(书中插图)
但有谁知道云栖大会的前生后世?又有谁知道云栖小镇是如何从“荒郊野岭”变成广聚天下英雄的科技创新之圣地? ◆ 云栖小镇的“前生后世” 云栖大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地方网站峰会。2011年演变成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到2015年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并且永久落户西湖区云栖小镇。头尾十年,“云栖小镇”从互联网时代步入数据驱动的“云时代”。 在2013年之前,云栖小镇的前身,转塘科技经济园还只是杭州城外一个极不起眼的云计算产业园区。虽说是云计算产业园,真正的“涉云”企业却很少。 转塘科技经济园的历史还可以往前推至2002年。起初的定位是传统工业园区。到了2005年,园区改变定位为高科技产业和企业总部型产业。到了2012年10月,园区再次调整发展思路,决定把“云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打方向。但在2013年第三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召开之前,这里还真的是“荒凉”而“鲜为人知”。 作为第一家入驻云栖小镇的涉云大数据企业,数梦工场董事长兼CEO吴敬传至今仍记得,2013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举办时,“云栖小镇”还叫云计算产业园,只有8家“涉云”企业入驻,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将近4000人拉着行李箱,端着盒饭,在广场旁边的空地上布展、开会。 而今,云栖小镇已集聚了878家企业,其中“涉云”企业就有576家。作为“特色小镇”肇始之源,云栖小镇成为创新创业的标杆之一。 短短5年,“云栖小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四无粮仓”变出“梦想小镇” 位于杭州余杭区的梦想小镇和位于杭州西湖区的云栖小镇差不多时期亮相,都有阿里集团参与其中。它们宛如双子星座,因数字经济的崛起而熠熠生辉。 而梦想小镇的创建,还得从阿里巴巴纽约上市说起。 2014年8月,浙江省政府得知阿里巴巴即将在美国上市,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创业热度将迅速上升,于是在余杭划出一块地,专门集聚互联网创业人才,集聚风险投资机构,打造一个低成本的互联网创业小镇——这就是今天的梦想小镇。
梦想小镇(书中插图)
2014年10月,梦想小镇开工建设。2015年3月28日,梦想小镇正式开园。梦想小镇由互联网创业小镇与天使小镇组成。创建初心是要通过3年努力,集聚互联网创业者10000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亿元,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和特色小镇的新范本。 “梦想小镇的缘起,就是要打造一个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领导介绍说。入驻的创客可享受最长3年的免租办公场地和最高100万元的风险池贷款,还有多项扶持政策……政府的“筑巢引凤”产生了连带效应,开园当天即迎来了首批入驻的80多个“创客”。 为更好地服务年轻人创业,小镇首先就要营造适合创业的生态环境。截至2018年初,梦想小镇已累计引进包括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创客等知名孵化器在内的 57 家国内孵化器,以及 500Startups、Plug&Play 两家美国硅谷平台,并集聚金融机构 1170 余家,管理资本 2630 亿元。这些都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金融业态。 贰 “智慧e谷”“溢”出的“国际滨” 驱车驶过复兴大桥,从北到南跨过钱塘江,便进入了杭州高新区(滨江)。这里是钱塘江畔的创新高地,散发着浓浓的草根气息,一座座高楼里的民营企业,向着信息产业的创新风口强劲生长。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它不仅没有放缓脚步,还保持了高速持续增长。
高新区(滨江)(书中插图)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滨江)围绕自主创新、中国智造和智慧应用,打造了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千亿元级智慧经济产业集群,引领和带动了杭州乃至浙江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我第一次走近滨江,试图解码滨江经济,还是在2015年的9月。当时,以“大众创业进行时,万众创新方程式”为主题的“2015社科界——企业界跨界学术峰会暨浙商(秋季)论坛”在杭州海创基地隆重召开。我有幸与参会的企业家朋友一起考察了位于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的智慧e谷,以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 3年前的滨江之行,让我领略了滨江智慧经济的魅力;3年后再访滨江,我深深惊叹于其发展的速度和国际化的气度。 叁 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逆袭” 继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开园之后,杭州市的“硅谷”计划再落一子——2016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式开建。 2016年4月,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提出要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省委、省政府给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定位是:建成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此后,又发布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2016年8月5日,杭州召开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动员大会,自此,杭州这个“硅谷”的核心区域开始撩开面纱。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书中插图)
虽然还没有足够的数字来佐证杭州“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硅谷,但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蓝图绘制里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大走廊?具体位置又在哪里? 以杭州市文一西路为主轴,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临安的浙江农林大学,穿过余杭区,一路串起紫金港科技城、阿里巴巴、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这就是东西总长 33 千米、南北宽约 7 千米的城西科创大走廊。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以“创新”为关键词的大走廊。说到底,是集聚创新人才、创新企业、打造创新经济的一个大平台。 思 考 杭州凭什么打造“中国硅谷”? 不能不承认,与北京、深圳相比,打造“硅谷”,杭州是后起之秀。 无论是高校资源还是人才集聚功能;无论产业基础,还是资本力量,杭州都与北京中关村有着较大的距离;而与深圳相比,杭州既没有与港澳相邻的“地利”;也没有深交所、深圳高交会等资本市场和知识产权平台的辐射红利。 那么,杭州凭什么打造中国硅谷? 如果说杭州的政治地位不及北京,缺乏“天时”之利;资本市场稍逊深圳,“地利”不如深圳;那么,杭州还有“人和”的优势。 这个“人和”,得益于杭州市政府前瞻的产业政策,以人才聚合推动“一号工程”;还因为民营经济的内生力量,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磅礴的创新动能。 是的,杭州是一个政府能够前瞻决策,民众积极创造,内生力量与开放力量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城市。是一个具有数字化灵魂,又有赋能生态的城市。 所以说,凭借民营经济“人和”的力量与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独辟“数字化灵魂+赋能生态”的杭州路径,“天堂硅谷”实现“弯道超车”决非纸上谈兵。 名家推荐: 内生的企业良性互动;创业“新四军”跨界颠覆,“数字经济第一城”按下快进键;特色小镇串起国际化都市的珠链;悠久的历史与科技创新交相辉映……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杭州的发展,具有时代的标本意义。 ——著名财经作家 吴晓波 如果“温州1.0”开启了浙江改革开放序幕的话,那么“大杭州2.0”展现的则是浙江勇立潮头的雄心。徐王婴的新著《拥抱未来》让我们清晰触摸到了新思维、新经济、新杭州的喷薄心跳。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东方启动点》作者 胡宏伟 ▼延伸阅读▼ 数字经济“杭州样本”新书首发 杭州,为什么成为民营企业的圣地? 为什么杭州能成为中国的顶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