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杭州速度”缔造“杭州模式” 优秀的交响乐团是一个现代城市的音乐文化象征,也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更是迈向国际舞台的“标配”。 杭州爱乐乐团自2009年成立以来就备受瞩目。有人说它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关注,让杭州爱乐一开始就感受到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荣光,但作为杭州爱乐乐团的团长邓京山明白,“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这个承载着杭州国际化进程的音乐梦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抱着“要么不做,要做必成”的决心和意志,邓京山和团队带领着一支从零开始的年轻队伍迎难而上。在第一个音乐季的处子秀上,杭州爱乐就以高难度的《贝九》震惊中国交响乐界,之后乐团便以惊人的“杭州速度”一路高歌猛进,仅用了三到五个音乐季就收获了“中国最棒的几个乐团之一”的音乐界评价。 从成立到现在,杭州爱乐乐团相继举办超过500场高水准的音乐会,与此同时,艺术样式也在不断突破,交响乐、芭蕾舞、音乐剧、歌剧,他们都大胆尝试。 九个音乐季中,杭州爱乐与夏尔·迪图瓦、吉顿·克莱默、史蒂芬·马佐、谭盾、郎朗、马友友等许多国际知名艺术家合作,所有艺术家都惊叹于一个新生乐团的能量和潜力。 回顾当初,首场招聘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全球才俊齐聚杭州,让杭州爱乐吸引到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一流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乐手来自维也纳国立音乐艺术大学、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等世界顶级音乐院校的“海归”。 当时杭州爱乐平地而起的盛况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被《音乐周报》中国音乐评论选为“音乐界年度15件大事”。邓京山把杭州爱乐这九年来的发展总结为推动中国交响乐发展阶段中的一种现象,他称之为以“杭州速度”缔造的“杭州模式”。 回过头来,他不禁感慨道,作为一个城市乐团能达到现在的高度,虽然过程很苦很难,但杭州爱乐始终砥砺前行、不负众望,兑现了九年前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