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泉(中)在给学员做技术讲解。
本报讯 一身技艺倾囊相授,不收学费还倒贴钱,这样的师父哪里找?
在富阳,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叫吴玉泉。20多年来,他一边办企业,一边免费培训了上千名水电技工。2016年6月,他还专门出资260多万元,为徒弟建造了一台“学习机”。
昔日的电机发烧友“吴马达”,就这样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吴师父”。
自学成才
民间技工获多项专利
位于富阳东洲工业区的一间厂房内,两台十余米高的水轮发电机组正在隆隆转动。61岁的吴玉泉,带领着年轻学徒钻进发电机组的底部。“这里有16片导叶。如果机组停不下来,首先查查导叶的关闭情况。”“水从右边涌入,站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安全……”吴玉泉耐心为徒弟们讲解。
这就是那台“学习机”,从2016年6月至今,已经有400多人在这里接受培训。
在富阳,吴玉泉名气不小。外号“吴马达”的他,对电机有独特的兴趣。从17岁成为电影放映员开始,放映机、电风扇、抽风泵、发电机……但凡出了问题的电机,到他手里立刻“病除”。
日积月累,在电机相关领域,吴玉泉已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的水电站开始多起来。按吴玉泉的估算,至少有3000多座。按照“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的标准,这些水电站每年有几千个维修需求。可全省具备维修资质的企业不到10家,培训水电技工的机构根本没有,人才极度短缺。
“水电站的电机一旦出现问题停工,每分每秒都会造成巨额损失。催促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也急啊!可实在忙不过来。”吴玉泉说。
怎么办?带徒弟,传手艺!
培养工匠
富阳“马达”不收分文
1995年,吴玉泉收了第一批徒弟,汪凯是其中之一。“那时,我刚初中毕业。家里有个做木匠的叔叔,把我介绍给了吴师父。当时会修电机可‘潮’了,吴师父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回忆当年,汪凯十分感激。如今,他不仅成了高级技工,当上了厂里的车间主任,自己也带出了十来个徒弟。
慢慢地,找吴玉泉学技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人们口中的“吴马达”,渐渐变成了“吴师父”。至今,经吴玉泉培训的技工人数已超过1000人。
收了这么多徒弟,吴玉泉不但不收学费,还每天倒贴三顿饭。“水电站多数坐落于山区。选择这一行,就必须不怕累,不怕脏,耐得住寂寞。这年头,肯吃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遇到真正愿意学技术的,我怎么能收他们学费呢?”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培训效率,2013年起吴玉泉还自掏腰包创建了工作室,买来一整套机电设备用于培训;2015年初,吴玉泉把工作室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又增购了一套机电设备;2016年6月,投资260多万元的“学习机”建成……粗粗一算,吴玉泉用于技工培训的资金已经超过400万元。
在吴玉泉的工作室里,贴着两块自制的牌匾。一块写着“做篾”,一块写着“打灶头”,都是中国传统匠人的故事。
“其实,修电机与手工艺有很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就是精益求精。”吴玉泉说,“在我看来,要像对待艺术品那样对待电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当白领,而不是成为一名技术蓝领。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技术工人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政府继续加大技术工人的培养力度,把好的技术不断传承下去。”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