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张女士在本地某论坛上发布的一个帖子引发了家长们的激烈讨论。
张女士讲述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楼上住户的孩子跳绳影响到她家的生活了。
为了不把事情搞得太大,记者联系张女士时,她没有透露自己的具体住址。张女士说,一个月前,她搬到了自己现在居住的出租房。这是一幢自建的多层小楼,房东分租给各个租户,租户都是单门独户。由于租金比较便宜,在此常年租住的都是来杭务工人员。
张女士从事的是美容行业,和母亲同住。由于母亲每天清晨4点半就要起床上早班,所以每晚都是七八点钟就睡觉了。
张女士母女本以为自己租到了价廉物美的好房子,没想到搬进新家不久,她们就发现每到晚上八九点,楼上就会传来连续的踩踏地板的声音。张女士仔细听了一阵,终于反应过来,这是楼上的孩子在跳绳。
跳绳,杭州的家长们应该很熟悉了,几乎所有小学生都会接触这项家庭作业,每年两次的体测对于跳绳都有具体要求。
张女士起初也没有太在意,但接连几天,跳绳产生的噪音准时传来,跳跳停停,每天都持续1个小时左右,张女士母女终于有点忍无可忍了。
“晚上总是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听得头疼。”前几天,张女士觉得有必要和楼上的租户沟通一下,就循着声音找到了对方的家门。
楼上住的是一家三口,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女儿共同生活。看到张女士,孩子的妈妈很不情愿地说了一句:“我们才刚开始跳。”
张女士和对方商量,大家都是邻居,能不能让孩子到楼下院子里跳绳,以免影响到别人。但是,孩子的妈妈说楼下太黑,看不清,拒绝了张女士的提议。
张女士提了几次意见后,楼上终于消停了几天,可到了上周日晚上,跳绳又开始了。张女士终于没法心平气和地说话了,冲着楼上喊:“别跳了!太吵了!”
没想到这次回话的是跳绳的女孩:“哎哟,还有你这样的人?”
张女士一阵心寒,她觉得家长的态度已经影响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做事不会为别人考虑。无奈之下,张女士找房东前来协调。
终于,楼上的孩子改到楼下院子跳绳,噪音问题解决了,可是,如今两家人见面,气氛总是有些尴尬。
家庭作业非要在“家”里完成?
看看家长们都怎么说
跳绳和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0米短跑等项目都被纳入了小学体测内容。以小学三年级为例,跳绳的满分标准为:男生160个/分钟,女生165个/分钟。为顺利达标,练习跳绳成了大多数小学生每日必有的一项家庭作业,少数学校甚至要求家长拍摄孩子跳绳的视频。
那么,跳绳这项家庭作业是不是非要在“家”里完成呢?邻里间又该如何看待别人家孩子跳绳的问题呢?记者询问了部分家长的意见,大多数家长都表示,会将孩子带到不会给他人生活带来影响的公共空间跳绳。
林女士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每天都要跳绳,而跳绳的地点是家附近的公园。“我让他每天放学后自己去公园,连跳带玩半小时,跳完了再回家。”林女士说,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自己以前也吃过楼上跳绳的苦,“有一次,我在电梯里遇到楼上的邻居,我小心地说了一句‘你儿子每天练习跳绳吧?我们听得到的’,后来楼上就没有声响了。”林女士觉得,邻里间婉转提醒会比较好。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两位当爹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曾先生和儿子上幼儿园大班的蒋先生都觉得,既然自己住在楼上,那在家里跳绳肯定不合适,可以带孩子到楼道里跳,或者到一楼的空地上跳。
不过,不是所有家长都做出同样的选择,也有家长认为天冷了,让孩子在家里跳绳无可厚非。王先生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一般是每天晚上七八点开始跳绳。“跳绳又花不了几分钟,一会儿就完事了。”王先生说,“现在天这么冷,外面空气又不好,在家跳跳好了,实在不行地上铺个垫子。这点事情楼下都要来说的话,那也太背了。”
事实上,跳绳这项家庭作业布置给了孩子,但如何处理邻里关系成了布置给家长的隐形作业,而如何言传身教,更是这项隐形作业传递给家长的教育命题。各位家长,你认为这项作业该如何完成?欢迎致电本报大众热线85109999,谈谈你的解题思路。
故意忽视是一种可怕的负面垂范
城事通“闲话加长”栏目作者 八闲王
很遗憾,本以为所有家长都能充分考虑到可能对别人产生的影响,选择将孩子带到空旷的地方去练习跳绳,没想到最终看到的结果中,还是有人觉得反正跳绳时间短,一切就没有问题。
裴松之注引《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了刘备遗诏中对刘禅的劝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别因为坏事小就去做,别因为好事小而不去做。刘备是在用最平实的语言教儿子修身治国——是非决不能以事情的大小来作为评判标准。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还是会因为某些事情负面影响小或影响不显性而亲自做、带着孩子做,甚至怂恿孩子去做。“事情小,所以没关系”,这种逻辑下的行为叫作故意忽视,而孩子一旦对这种逻辑形成刻板印象,怕是一辈子都难以修正。
从另一个角度看,故意忽视是一种毫无来由的自我原谅,是让自己一切错误行为合理化的万能借口,这或许才是这种行为最可怕的地方,当小恶“理所当然”地积累到一定程度,很难想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过分迷信“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如果简单直接的方法有负面作用,不如用一些看着比较“蠢”的办法。毕竟,绕远路比走歪路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