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进入——“酷爸”的风筝世界
每周三下午,杭州运河学校里,83岁的陈永联都会和一群小学生聚在一起。酷酷的陈大伯会把自己做微型风筝的经验,一点点地教给孩子们。
“试试我的,试试我的。”大家争着把自己的作品给陈爷爷鉴赏,看着自己的风筝也能飞上天,笑得很开心。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华丰社区的文化中心,展示馆的墙壁上,那一个个造型百变、活灵活现的微型风筝都是出自陈永联之手。
“别看它巴掌大小,有的薄如蝉翼,飞起来最高可是能上百米的。”陈永联讲起它们来,眼睛里都透着光。
陈大伯将微型蝴蝶风筝绕上风筝线,拴在一根小棍上试飞,这根从老式电视机上拆下来的天线棍,见证了无数微型风筝的诞生。
卧室阳台就是陈大伯的微型风筝工作室,在各式各样的风筝作品下,老人伏案开始了新式风筝的创作。
小屋里,微型风筝的王国
“想看真格的,还得去我家里面。”陈永联说这话时,用力摆了摆手。
陈大伯家里,客厅电视背景墙上,挂着一条巨型龙风筝,十多米长,龙身上都是微型龙片。加上伶牙俐齿的龙头,组成陈大伯的得意作品。“盘起来是装饰,取下来一样能飞!”陈大伯说,玩大风筝是年轻时候的事了,现在专注于微型风筝。
退休前,陈永联在华丰造纸厂工作,他是制造卷烟纸的车间主任,“那时候我们厂生产的卷烟纸享誉全国,品质非常好。”
如今钻研手工微型风筝17个年头,陈大伯还是得先和纸打交道。“我找了无数种纸张原材料,最后还是选了高丽纸,轻薄但又韧劲,很好。”
说着,大伯指了指阳台顶,一个架子上全部是竹竿。“有了纸做皮,风筝还得有筋骨,那就是这些竹竿。”
陈大伯说,竹竿质量得好,原材料和保存都很重要。他定期要去山里寻找好的竹竿,然后自己屯起来,保证温度湿度,时间一长,新鲜竹竿就成了如今能劈开来使用的筋骨。
陈大伯从书橱中抽出一个布盒,包装活像一本“武林秘籍”。只见他展开盒页,拿出了一个“典藏版”的蝴蝶双飞风筝,再抽出一个伸缩小根,绳子一系,便转身挥舞起来。
“看吧,说飞就飞!”只见两只蝴蝶风筝随着挥舞,不断升高,形态灵活轻盈。
新点子新玩法,老顽童一点也不落伍
在房子卧室的阳台旁,晾衣架上挂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底下是一个方桌,这里就是陈永联的工作室。老人家手头上还有一个新作品在尝试完成,于是他一声不吭地开始制作起来。
定位、量衣、削骨、黏合、布线,每一道都有讲究。陈大伯边做边讲,稍微哪里不合适,风筝就有可能飞不起来,所以每个位置都得量过,认真比画过。
开工了!大伯的表情愈发认真,眉头皱起配合脸上的岁月纹路,丰富的经验就像是写在脸上一样。
很快,一个新风筝就做好了。“这个是我新琢磨出来的,叫‘拉嘻风筝’,也可以叫环保风筝,因为做风筝的材料是垃圾袋。”
原来,前不久大伯和女儿一家去了一趟日本旅游。在超市里,大伯看到一卷环保塑料袋都要卖500多日元(约合30元人民币),“原本是惊叹价格,我突然想到,不如拿这个材料试试呢?”
做得多了,陈永联把微型风筝玩出各种花样,他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小龙风筝,没想到打开电子开关,龙的眼睛还能亮灯。
“哈哈,灯坏了一个,现在是独眼龙。”陈大伯开玩笑说,玩着玩着他就琢磨把电子加进去,颇有点“智能化”的概念。
而在陈大伯的相片墙上,孙女也被做成了微型风筝。一张孙女的童年照,被大伯巧妙地插上风筝翅膀,大伯掏出手机,找到自己和孙女的合影说:“看,现在孩子都这么大了,飞到上海去工作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