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最美助残人”评选昨揭晓,他们的故事值得你我鼓掌
徐琴被授予“最美助残人”荣誉称号。 郑国树 摄
你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是长年累月地照顾着身体残疾的家人,或是无私地照顾素昧平生的残疾人。他们用坚持和奉献传递着“最美”正能量,他们的故事,值得你我鼓掌。
为了倡导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风尚,今年7月,省残联发起的“最美助残人”评选。
经过一个月的投票评审,省委宣传部、省残联昨天举行颁奖典礼,徐琴、钱如桂等10人和中国狮子联会浙江会员管理委员会、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团等两家集体被授予“最美助残人”荣誉称号。
智障儿童的“最美妈妈”
昨天的这场颁奖典礼并不华丽,但充满温暖。
现场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最美助残人”的事迹,让很多人有机会看到了他们背后的酸甜苦辣。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最美妈妈”徐琴。
说到“最美妈妈”,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吴菊萍,但徐琴的故事同样让人敬佩。
6年前,徐琴创办了适宜16岁以上中重度智障青少年的全免费托管班,而创立这个班的初衷是因为自己的孩子。
1989年10月17日,25岁的徐琴成了一名幸福的妈妈。
然而儿子2岁时不幸发生意外,经多次治疗和抢救,终因脑损伤成了一名重度智障人士。
但徐琴没有放弃,她一直努力着,希望孩子长大后可以融入社会。
2009年,儿子从特教学校顺利毕业,在熬过了18个年头之后,又一次出现了新的困扰:一方面儿子需要有人24小时照看,另一方面儿子与在学校熟识的玩伴分离造成了在情绪、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从而带来一些行为问题。
出于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徐琴和其他家长商议后,决定让这些孩子继续在一起学习生活。
2009年9月1日,只有7名中重度智障孩子的托管班终于开班了,当面对学生和家长一双双期望的眼神,徐琴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份责任感。
经过两年的运作,2011年5月,我省首家中重度智障人士培训托管机构——杭州市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正式成立。
每天早晨,徐琴轮流带着孩子去买菜,每天教他们准备餐点、打扫房间、穿衣穿鞋、如厕、行走、乘车、学打电话、认路牌,同时还教他们礼貌用语。
如今,弯湾托管中心搬了家,设施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徐琴的目标是让通过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生活。
一次次掌声献给无私奉献的人
事实上,和徐琴一样,很多“最美助残人”都是残障人士的“妈妈”。
义乌人徐仙琴通过努力,教会了聋哑儿子开口说话,随后创办义乌市佛堂心声聋儿培训班,先后帮助400多位聋儿开口说话,200多位聋儿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今年,她受东阳市残联邀请,成立了“凝爱语训中心”,为更多残障(智障、脑瘫、自闭症)孩子提供康复教育服务。
80岁的钱如桂是海宁市长安镇的一名退休教师。33年前,她抱着“让残疾孩子自力更生”的想法,把邻居家的智障孩子张峰带在身边,“钱妈妈”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帮助他顺利就业。
除了来自“母爱”的关怀,许多助残工作者也在无私奉献。
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3年前创建“向阳花”梦工坊,陆续开发来料加工等庇护性就业项目,帮残疾朋友实现就业;柯桥区钱清镇残联理事长马杨文,经常深入残疾人家庭,送康复器具和慰问品,赢得该镇残疾人的喜爱;浙江金江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残疾人阳光庇护中心负责人邵华芬,为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就业和各种服务。
当这些爱汇聚到一起的时候,也涌现出了众多助残团体。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团,5年来共结对近300名自闭症儿童,协助开展大型公益活动15场,受众达150000人次;中国狮子联会浙江会员管理委员会,开展以助残服务项目为主的扶贫、赈灾、助学等社会服务,服务受众达300多万人次,累计投入服务经费350多万元。
听完他们的故事,颁奖典礼上响起了一次又一次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