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下城区玉公桥社区花园里,都有一群老人随着音乐挥手踢腿,翩然起舞。领头的是一位红衣奶奶,一旁还跟着位爷爷,拿着iPad左拍右拍。后来,这位爷爷还把拍下的画面,变成了一幅漫画。
爷爷叫赵锡南,今年78岁。从美院毕业后,至今为报刊杂志创作连环画、漫画、插图和速写3000多幅,成了有名的“平民画家”。
奶奶叫朱菁,今年71岁。执教鞭一生的她,退休后又成了老人晨练队的“老师”,已经坚持十年有余。
结婚50年来,这还是她第一次成为他漫画里的主角。
自制“电话” 隔墙传情
26岁那年,在上海铁路局杭州分局工作的赵锡南随父母搬到涌金门,遇到19岁的朱菁。“她就从隔壁墙门走出来,长得清秀,一条又黑又长的辫子过腰,真是好看。”当时,他就“盯上”这位“邻家女孩”了。
赵锡南知道她在清波小学教书,就常借着画画的特长,主动请缨,帮着画些挂在墙上的名人肖像,或是出出黑板报。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感情就慢慢浓起来。
没想到这时,朱家发现赵锡南家境一般,有意拦着两人见面。“再像以前那样同进同出是不行了,但我们也不想放弃。”家门口不行,只能约到外面。
那时没有手机,想“传暗号”也不容易。幸好两人都住二楼,中间的墙壁是木板拼成。拿根绳子穿过木板缝,两头各连一个浆糊盒子。趁着朱菁妈妈在楼下稀里哗啦搓麻将,赵锡南用嘴对着盒子说,朱菁就在另一头用耳朵对着盒子听:“今晚7点对面柳浪闻莺见。”
“潜伏战”打了许久,朱家还是不同意,赵锡南也愁自己没钱没房,就算结婚都不能给朱菁一个自己的小窝。清波小学的校长看在眼里,对他说:“房子不怕,你们可以住在音乐教室后面的空房里。”“可是朱菁的户口本还被家里扣着呢。”看似斯文的朱菁,一咬牙说:“我去偷来。”
“我们就在大礼堂结婚,请了些同事见证。那时真是什么东西都没添置。她的衣服都被家里扣住了,新婚礼服就是一件衬衫一条裙子。”
一台缝纫机,为你裁了30年衣裤
赵锡南和朱菁收入都不高,加之赵家频频发生变故,小夫妇生活愈发艰难。尽管先后迎接了一双儿女的到来,许多年里,他们都挤在音乐教室后那个小杂物间。
怎么省钱,成了生活中绕不过去的问题。赵锡南父亲过世后,留下一笔钱。“还完了债,还剩下一些,他问我怎么用。我说,就买台缝纫机吧。”朱菁觉得,这既有纪念意义,又能解决一家子的穿衣问题,省下不少开销。
缝纫机要用好了也不容易。朱菁试着给赵锡南做件衬衣,费尽心机,口袋还是不服帖。“穿出去,人家还说是旧衣铺里淘来的衣服。”
为了让家里那口子穿得体面,朱菁开始去杭州有名的布庄高义泰“偷师”。那时,高义泰里挂着印制板做的衣样。朱菁就用报纸,贴着衣样,把轮廓描好,带回家来琢磨。
这台缝纫机,一用就是30年,直到前几年才“功成身退”。现在朱菁还是会去市场淘零碎布料,还笑自己节俭惯了改不了。“上次用淘来的布给他做了条夏裤,成本才两块钱。”赵锡南也还是爱穿朱菁做的衣服。“现在的裤子腰太低了,年纪大穿了不舒服。你看我身上这条也是她做的,样子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