蒉阿姨(左一)和吴大姐冒雨来接孩子回家。
这是位于拱墅区的一所小小的学校,只有130名学生。他们来自拱墅区的不同家庭,而他们的相同之处,却是因为他们特殊。
杭州湖墅学校,正门前便是余杭塘路。一个多星期前,余杭塘路二期开通,门前马路上车流量骤增。
那天起,学校保安陈师傅就开始担忧,孩子上学、放学的安全怎么办?
和陈师傅一样担忧的,还有这所学校里的40多名教职工,以及几百名家长……
特殊教育的第一课
昨天下午,在校长办公室里,学校校长郤玲亚打开了话匣子:“湖墅学校是一所接收拱墅区内智障孩子的学校,2012年下半年,我们从旧校区搬到了现在的新校区。”
这130名学生主要来自于拱墅区,高年级里还有几名来自余杭的孩子。一入学,孩子们要学习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如何出行。
“普通孩子学习上车刷卡、到站下车,可能只要几天。而我们的孩子则不同,学习独立出行对他们和家长而言,并不简单。家长往往需要连续陪同他们几个月,甚至几个学期,才能让孩子掌握如何乘坐公交车。即使孩子学会了,家长和我们教师的心,也始终是揪着的。”郤玲亚说。四年级以上的孩子经过学习,一般能够独立出行。
为保证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学校和家长想了很多办法。因为种种原因,普通人五分钟走完的路程,特殊孩子往往需要十五分钟甚至更多。因此,学校为每个孩子都配备了“校讯通”卡,让孩子们安全到校或者到家以后刷一刷,让守候在另一头的家长和老师安心。学校还规定,女孩子上下学必须由家长护送。
孩子走失最为揪心
然而,搬到新校区两年多来,还是发生过三起上下学途中孩子走失的事情。
“其中有一次,是在公交车上走丢的。因为早高峰的时候,车上人太多,孩子下不去车,也找不到人求助,结果坐过了站。”说起当时学生走失的情形,郤玲亚心有余悸。
虽然孩子最后都能找到,学校也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更安全地上下学。无奈,余杭塘路二期一开通,老问题来不及解决,就升级成了新问题。
“现在的车流量比以前大多了,尤其是早晚高峰,城西过来的车都走这条路。”陈师傅的保卫室正对着大马路,他每天看着门前车来车往,觉得很不放心。
加个信号灯行不行
家长蒉阿姨对校门口的车流也是提心吊胆:“一出学校门就是马路,孩子很容易走上马路,能不能在学校门口划一条斑马线,设一个红绿灯?”
蒉阿姨说,她的孙子在湖墅学校上学,自己每天接送,已经是家长志愿者的一员了。每天早晚,她和家长志愿者轮流守在余杭塘路和学院路的丁字路口,护送孩子们安全过马路。
另外,蒉阿姨还有一点希望:“我听公交司机说过,学校边上有个上桥口,设公交站不太方便,我们的要求不高,希望经过的公交车能够就近停靠一下,帮我们一把。”
上学之路能否平顺
细雨中,家长吴大姐右手勾着五年级的儿子,左手打着伞,伞柄上挂着书包,还带着儿子同班的两个孩子,正往200米开外的林家浜路公交站走去,准备乘坐303路公交车。
“我今年都50多岁了,越来越没有力气了。”她无奈地笑着,“但我孩子腿脚不好,每天我都得到教室去带他下楼。”
吴大姐住在九莲新村,坐303路单趟只要两站路,其他两个孩子就住得远多了,一个住在汽车北站,一个住在旧货市场。
“好在303路的公交车司机都很好,早上来的时候,会主动帮我们把车停在学校前,让我和孩子能够少走几步路。在我心中,他们已经是一支爱心车队了。”吴大姐说。
天有点冷,吴大姐一边说着话,一边帮儿子把身上的雨衣拉好。15岁的儿子始终低头不语,吴大姐却始终慈爱地看着他。
据了解,在教育部门的牵头下,交警、公交等相关单位将就湖墅学校学生的上下学问题展开调研,这130名特殊孩子的上学之路能否变得平顺,本报还将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