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沈半路铁路桥不远的地方,伫立着一座古桥,青石斑驳,带着深深的历史印记。这座桥原名李王桥,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后改名为欢喜永宁桥。
欢喜永宁桥为单拱形石桥,总长40米,宽5.18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解并列式砌筑。作为一座横跨上塘河的石桥,它一直是两岸居民的主要生活要道。
然而,上周,附近居民发现,桥的台阶上多了一条新铺的青石板路,崭新的青石板和充满历史感的台阶一搭,总觉得有些格格不入。
古桥怎么就变样了呢?
新铺青石板路,是利是弊?
昨天下午4点,过往欢喜永宁桥的行人络绎不绝,有散步的老人,有返家的学生,也有下班回家的年轻人。欢喜永宁桥如同一位阅尽人世变化的老兵,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走至桥边,铺设在台阶中央的青石板路格外显眼。记者测量发现,青石板路大概有40米长,70厘米宽,贯穿整个桥面。
居民孙大姐推着电动车上青石板路。她把车头往上一提,车子就被拉上了桥。孙大姐告诉记者,她每天上下班都走这条路,来来往往都有十多年了。“以前没有石板路,过个桥可辛苦了,男的力气大一点,可以直接把车抬上去,但我抬不动就只有往旁边窄窄的小边上走,否则就得绕个大圈,现在有了这条石板路,方便了很多。”说着,她指指朝桥上过往的电动车。“每天经过这里的车子不知道有多少,有了石板路就省力了。”
然而,一些居民却对孙大姐所说的“便利”持相反意见。
一位研究杭州历史文物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在古桥上装青石板,就是对历史文物的破坏。“古迹就是要保持原样,一添上新的东西,就把它原来的形态破坏掉了,你看现在多难看。如果,大家出行需要便利,最好在旁边搭个便桥,可别在老桥上‘动刀子’啊。”
安全没有影响,搭便桥不可行
除了在老桥上装青石板,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对此,市园文局文物处的王工表示,从2012年开始就有居民陆续反映,要过欢喜永宁桥很不方便。“这座桥比较高,台阶也多,推车上去是很吃力的,所以居民一直建议是不是可以建一个斜坡道。”
“要装斜坡道,势必会影响老桥的历史风貌,肯定不好看的。但为了大家便利,我们还是决定牺牲一些文物的利益。不过,安装这个石板路,对桥体的安全肯定是没有影响的。这点大家可以放心。”对于市民提出装便桥的建议,王工则认为不太可行。“我们也做过研究,如果在这旁边搭建便桥,第一,与老桥风貌一搭,会显得不伦不类,第二,便桥本身成本也高,搭建的必要性也不大。”
王工说,市园文局一直认为对老桥的人工干预越少越好,所以,在安装青石板的时候,采用了沙子垫层的方法。“以后如果要恢复桥体原貌,只要把青石板撤掉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