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随父亲来杭州考察 把所见所闻写进书里 谢福芸是晚清英国传教士苏慧廉的女儿,谢是她先生的姓。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中国,在浙江温州度过美好的少女时光。后赴英国剑桥读书,毕业后又重返中国,在北京创办培华女校。 1913年,谢福芸嫁给英国外交官、探险家谢立山爵士。她的聪慧及通晓东西文化的学识,再加上父亲、夫君横跨中英政学两界的人脉,为她深度了解中国提供了一般人不具备的条件与资源。她一生六次来华,走过大半个中国,结识了很多中国人,并直接见证了诸多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20世纪英国读者的眼里,谢福芸是畅销书作家、社会活动家,是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为数不多的窗口之一。 1926年,谢福芸以中英庚款访华代表团秘书的身份,陪同威灵顿勋爵及其父苏慧廉教授一行访问中国,并考察中国各地。当时代表团里有三个中国人,其中一个就是胡适。在谢福芸书中胡适是一个逻辑学教授,有一次,谢福芸还在火车上与这个教授讨论到底有没有上帝。谢福芸来杭州,是跟着父亲随代表团前来考察,后来,她把所见所闻写进了《中国淑女》中,她在书中,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观察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拉车的车夫,有逛商场的中国农民夫妇、开火车头的司机、宾馆服务员、保姆等,也包括宝石山上的那所麻风病收容所。 我们摘选一些书中内容,了解一下这个麻风病收容所的情况—— 在杭州,英国传教士也建起了一所麻风病收容所,这是中国现有的唯一一所麻风病收容所。收容所分为两部分,相互紧挨着,一个收男病人,一个收女病人。收容所坐落在山坡上,正好俯瞰着西湖,可以看到湖上泛舟,白帆点点,曲廊回环。迈因医生认为,麻风病人尤其需要优美的环境。现在的杭州已经发展成为避暑胜地,来自上海的富人们来这里一看,说:瞧,麻风病人占了最好的观景区。当然,只有少数有偏见的人会这么说。真正的中国人,无论贫与富,都不同意这种说法。 中国人得了麻风病后,通常会向附近的寺庙求助。他们会躺在寺庙的走廊上,通过展示他们的疮伤和痛苦来博得别人的同情和施舍。曾经有一个病人到迈因医生那里看病,他发现那个病人得的是可怕的麻风病,但他实在不忍心把他打发走。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此后便有了这所麻风病收容所。不过,是否住在收容所里那是病人的自由。很多病人都不愿意放弃躺在寺庙附近的生活,在寺庙附近当乞丐虽然意味着成天破衣烂衫、忍受身体的痛楚,也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但这种生活的好处却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推荐阅读 本周冷空气带来降温降水 最高温不超35℃
杭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半个月后,亚运会将正式迎来“杭州时间”
沪杭甬引领浙江高速公路“智慧升级”
孙杨亚运夺冠 国旗却突然掉落!他一个举动被网友暴赞
今年杭州房租涨幅不大 倒是去年部分地段涨了两三成
G20元首接待用船新兰栧号首次加入西湖高端夜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