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重拳出手 可转债打新乱象将成历史 商报讯(记者 王静)因为今年开年来A股回暖的关系,可转债行情也十分火爆,带动了市场的打新热情。但是,很多机构为了提高中签数量,动用上百个账户顶格申购,导致普通散户投资者一票难求,这种做法广受市场诟病。 近日,证监会重拳落地,对于网下投资者参与可转债的申购金额等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如明确一个配售对象一个账户。至此,像此前浙商证券等网下申购可转债同一家机构动用上百个账户顶格申购的乱象将成为过去。 网下申购可转债乱象频发 3月初,中信银行400亿元可转债创出了A股迄今最火爆的申购纪录,网下有效申购倍数高达5497倍。但是,随着配售结果的公布,市场上的质疑扑面而来,舆论称有机构涉嫌违规超额申购可转债,并将这一行为定义为“助推需求虚假繁荣”。 何以这样说呢?根据中信转债的网下获配情况明细,至少6家券商的申购证券账户数量超过百个,获配量在网下配售占比高达19%。其中,仅渤海证券一家,就出动了300个证券账户,每个账户有效认购数量800万手,对应申购资金规模高达2.4万亿元,每个账户初步获配1455手,总计获配43.65万手;按0.018%的配售比例计算,渤海证券可抢得约8亿元规模的中信转债。此外,东方、东吴、广发、国海、东北证券的申购账户数都超过100个。 事实上不止中信转债,平银转债等热门可转债的申购中,均有不少券商或机构用大量账户顶格申购的情况出现,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呢?会导致中签率极低,多数普通投资者一票难求。 以今年发行的绝味转债为例,从网上申购资金规模相对于网上发行规模来看,绝味转债有效申购倍数最高,达17045倍,其网上中签率仅为0.0059%。也就是说,以投资者1个账户最高申购上限1000个号来看,理论上绝味转债中签率为5.9%,即需要20个左右的账户都顶格申购才能中1个号,而中签金额才1000元。可见,在机构等多个账户更大规模的顶格申购下,普通投资者很小的顶格申购几乎没有了意义。 因何会出现这种乱象呢?投行人士表示,争议源于两个制度“漏洞”:可转债网上申购受到“一户一购”的制约,而网下却允许同一机构多个账户申购;券商以前可以开设多个自营证券账户,虽然后来政策调整但老账户仍然可以使用。 证监会堵住可转债打新两大“漏洞” 激动人心的是,3月2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可转债发行承销相关问题的问答》,堵住打新两大“漏洞”。文件要求参与可转债网下申购的每个配售对象只能使用一个证券账户,并且不得超资产规模申购。这意味着,可转债网下申购乱象注定将成为历史。 新规一:“一个配售对象一个账户”。文件中表示,为公平对待网上网下投资者,同一网下投资者的每个配售对象参与可转债网下申购只能使用一个证券账户。投资者管理多个证券投资产品的,每个产品可视作一个配售对象。其他投资者,每个投资者视作一个配售对象。 新规二:申购不得超过资产规模。文件中指出,网下投资者申购可转债时应结合行业监管要求及相应资产规模,合理确定申购金额,不得超资产规模申购。投资者参与可转债网下发行时,应出具申购量不超资产规模的承诺。承销商对申购金额应保持必要关注,并有权认定超资产规模的申购为无效申购。监管部门可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监管措施。 分析人士表示,新规从申购金额资产规模与配售对象账户数量上对投资机构(者)作出限制,就保证了券商动用上百个账户申购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也有效打击了投资人通过虚假注册几十家公司来顶格申购可转债的做法,网下打新申购可转债市场环境将得到净化。可转债发行新规剔除“拖拉机账户”(同一个申购人拥有很多个账户)后,转债中签率将有一定的提升,提升幅度在60%-100%之间。 国金证券分析称,可转债新规所指不仅仅是蛋糕分不匀的问题。“拖拉机账户”和突破资产/资金规模的申购行为不仅仅是有失公平,降低了中签率,更重要的是滋生了其他风险。风险之一是市场回调容易造成弃购爆仓,增加包销风险,不利于市场稳定;风险之二是容易滋生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