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由笑转哭”引发股价“闪崩”、市值巨幅缩水,年报季请带好“避雷针”
在瞬息万变的股市当中,业绩“变脸”是最常见的套路之一。
业绩“变脸”关键在于“变”这个字。向投资者汇报全年业绩是上市公司的惯例,一般正式公布前,上市公司会公布业绩预告,但往往,一些上市公司却又在业绩修正报告中进行由预盈转预亏的“变脸”行为,动辄五六个亿,少则几千万,令投资者心寒。
不出预料,今年也不例外。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5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变脸”。其中,不乏一些耸人听闻的个案。例如,主营生物医药的沃森生物就出现了从预盈5000万元到预亏逾5亿元“大变脸”;从预亏5亿元到预亏10亿元,贝因美更是5年业绩“变脸”9次。
突如其来的“变脸”令市场猝不及防,给股价带来了巨幅震动。2017年以来,*ST墨龙、贝因美、*ST众和等公司都曾因业绩大幅“变脸”而引起股价“闪崩”。那么,在新一轮年报季来临时,投资者该如何避免“踩雷”呢?
两个月“蒸发”5个亿、5年业绩“变脸”9次……
多家上市公司业绩“由笑转哭”
2018年最大的业绩“黑天鹅”要数沃森生物。
去年11月,沃森生物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17年净利润应为3000万元到5100万元。然而,今年1月,该公司却宣布2017年净利润亏损5.34亿元到5.39亿元。短短两个月时间,净利润“蒸发”超5亿元。而这也是沃森生物三年内第二次发生业绩大“变脸”了。
与之相似的还有5年业绩“变脸”9次的贝因美。1月21日晚间,贝因美公告修正公司2017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亏损8亿元到10亿元,而此前公告预计全年亏损3.5亿元到5亿元。除此之外还有包括智慧农业、成飞集成、泰尔股份、青岛金王等公司也大幅下调了自己的业绩报表。
随着年报披露季的来临,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现象并不罕见。“真正的业绩‘变脸’说的是,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反向(由盈转亏或由亏转盈)修正或大幅向下(亏损)修正的情况。”在Wind资讯浙江机构市场负责人梅陵看来,由于上市公司进行业绩预告与最终披露之间一般会距离一段时间,这使得业绩预告不够准确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两大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在意识到业绩预测不准确时发布修正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