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保壳”?保业绩?盘活资产?
上市公司扎堆抛售房产
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资产重组等方式粉饰业绩屡见不鲜。不过,通过出售自家房地产提升公司业绩却多少显得有些“独具中国特色”。近日,浙江本土上市公司——东睦股份的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其拟公开出售三处非生产性房产。包括住宅房产22套、商业办公房产23套以及住宅所带的11个车位,合计账面净值近2054万元。
今年四季度以来,共有20家上市公司出售名下房产,仅11月就有13家公司公告卖房。上市公司扎堆卖房的现象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值得投资者多留个心眼。
浙江本土上市公司曾先后卖房“盘活资产”
东睦股份一口气卖掉45处房产外带11个车位,这样的“爆炸性”新闻很快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不过对于借出售房产粉饰公司业绩的说法,东睦股份极力否认。公司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东睦股份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净利润1.09亿元,“与公司的经营规模相比,2000多万元的房地产对公司业绩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公司拟出售的首南街道的人才公寓、宁波市江南路289号的国际汽车城和宁波市东方商务中心共三处非生产性房产分别于2011年、2007年和2009年取得房屋所有权证,这部分房产有两处目前处于空置状态,原来是当职工宿舍的。公司出售的原因,是为盘活非生产性房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事实上,选择在近期出售自家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绝非只有东睦股份一家。本月17日,另一家浙江本土的上市公司——杭州解百也曾公告出售名下房地产。公告显示,杭州解百此次交易标的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临天路67号1-2层,不存在抵押、质押及其他任何限制转让的情况。对于卖房的原因,我们得到了与东睦股份近乎类似的回复,杭州解百方面表示,“此次出售部分房产事项有利于公司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造成影响,符合公司和股东的根本利益。此次交易成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如成功,将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正面影响。”。
不得不承认,上市公司扎堆卖房的背后是前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火爆。杭州某券商营业部投顾部负责人坦言,国庆节之前,A股有近80家上市公司“组团”去干了件大事——“卖房”。其中,最为出名的上市公司恰恰出现在房地产价格异常高企的城市——深圳。深圳市惠程今年10月通过房产中介公司公开出售公司位于北京、南京、长沙、武汉、石家庄、福州、兰州、长春等地的8套房产,预计产生收益约1700万元,占公司2015年经审计净利润的13.25%。而对于卖房的原因,同样是“盘活公司存量资产,更好地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率。”
投资者须留心上市公司借卖房粉饰业绩
尽管大多数上市公司并不愿承认出售房地产是为了粉饰公司业绩,而在于“盘活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但是我们依然看到了一些上市公司仅仅依靠出售房产便实现了业绩的逆转,甚至大幅增长。
最典型案例莫过于前阵子借卖房“保壳”的*ST宁通,其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两套房产,预计产生净利润1200万元。而翻看*ST宁通2014年和2015年的财务数据,*ST宁通在上述两年的亏损分别达到1897万元和1659万元,如果不是因为出售房地产逆转业绩,*ST宁通将面临“连续三年亏损”而被退市的窘境。该事件发生后,一些*ST宁通的投资者调侃称,“当下上市公司经营确实不易,做实业不如卖房子,关键时刻还得卖楼保壳。”
在理财研究所特邀评论员钱向劲看来,“上市公司扎堆卖房,凸显了当前一些上市公司面临退市保壳、业绩下滑‘保面子’的种种无奈。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仅仅依靠‘处理家当’得来的总不是长久之计。俗话说‘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是要依靠自身经营增长取得效益,而投资者在面对这类上市公司时也应该注意区分公司的业绩增长究竟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其他的不可持续所得。”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称,上市公司扎堆卖房至少透露出三大信号:首先,表明有的上市公司主业经营困难,以致主业不够,副业来凑。很多上市公司经营一年所赚的利润甚至不够买一套房。其次,一些上市公司的命运越来越被房地产绑架。在房地产价格看涨的情况下,对房地产的投资让上市公司成为受益者,而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增加,这无疑给上市公司甚至给整个股市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此外,一家公司卖房,这只是个体事件,但当众多的上市公司都自发地选择卖房,这就形成了一种共识,至少众多上市公司都看到了房地产泡沫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