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华商国际斥资2亿美元打造杭州昌昱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金机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投资逾1亿美元在嘉善设立精密模具项目……今年以来,此类新批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在我省不断增多。
一季度,我省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0个,项目投资总额占总数的60.3%;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倍受青睐;批发零售、金融、居民服务等服务业领域投资大幅增长,带来我省外商投资结构日益优化……我省外商投资呈现出的这些新特点背后,是“硬实力”和“软环境”的同步提升。
硬实力
产业升级 平台多元
吸引外商投资靠什么?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攀升的当下,浙江用来吸引外资的“资本”早已不再是优惠多、成本低。产业链基础、多元化平台、创新氛围和时代机遇共同造就的硬实力,在招商引资中起到引擎作用。
特色小镇成为投资热土。一年多来,我省聚焦七大万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致力于培育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今年初,我省新增了42个省级特色小镇,而首批37个特色小镇更是势头良好,去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2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630亿元。肩负着“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命的特色小镇,俨然已成为投资发展的热土。
国际产业合作园吸纳特定产业。为了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腾挪中占得先机,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产业分工中谋得更有利地位,我省已形成了“1+10+N”的国际产业合作园梯队。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这些模式更新、更契合国际规则的平台,正通过精准国别定位,塑起产业链条,大力度吸纳特定产业。
产业集聚区承载转型之重。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7大实体经济园区,承载起“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转型之重。在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美国财富500强荷美尔公司的高端食品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荷美尔周围的是法国莫林糖浆、意大利米开朗冰淇淋等“大腕”项目。连续5年,这里年年都有全球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世界500强公司项目落户。
在浙江大地上,创业创新如火如荼。今年一季度,我省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达10.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则达1082.9亿元,同比增长8.3%。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浙江正在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旧面孔,注入创业创新的新因子,“玫琳凯”等越来越多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把研发中心安在了浙江。
软环境
人文积淀 服务导向
当前,浙江区域环境优势正从单纯的产业、资源、区位等方面,向人文、生态、品质等方面进行升级。在嘉兴的中德产业合作园里,园区负责人正为国际学校的落地而奔忙;在衢州中韩产业合作园,国际人才公寓和国际医院的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在著名的日资企业集聚地平湖,更是用一座“樱花小镇”全面营造起国别合作氛围,通过产城融合把国际企业和人才留下来。
而在软环境的不断提升中,越来越善于当“店小二”的政府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记得有一次,我们项目调研组需要一份关于钱塘江潮差的材料,海盐方面的负责人陪着我们从嘉兴市水利局到省水利厅,再到钱塘江管理局,一路找专家论证自然条件的可行性。海盐的政府服务让我们很感动。”这是美国六旗娱乐集团与山水文园投资集团联合开发的300亿元度假区项目落地后,合作方负责人施云飞的真切感受。
这样的“暖心方”、“及时雨”,在浙的外资企业感受得越来越多。
“我省外商投资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好‘店小二’,就必须要精准服务、靠前服务、主动服务、有效服务。”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通过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等活动,为外资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及时解决发展难题,让外资企业真正在政策和服务中增强获得感。去年,杭州松下、赛诺菲、泰尔茂等企业反映,在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上遇到困难,省商务厅在了解情况后及时与环保部门沟通联系,相关地方的环保部门主动帮助企业联系专业固废处理单位,并提高当地固废处理能力。
“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就是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项目前期招商向更加重视项目后期服务转变;二是从被动听取意见、接受投诉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真正做到重商、安商、亲商、扶商;三是从服务在浙投资企业向服务其国外总部转变,进一步增强外商在浙投资信心。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浙’就是家。”省商务厅外资促进处处长郁海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