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漂亮吗?”“你猜?”“今天天气好吗?”“你为什么不回我了?”“喉咙痛,改天聊。”不少人应该还记得一年多以前,调侃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时的场景。但一年前,“小冰”在微信上线三天就遭到了封杀,令众多网友感到遗憾。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今年七夕,微软第三代“小冰”上线,并宣布与微信言归于好,“小冰”作为公号重返微信平台。
新一代“小冰”能识别人脸
2014年夏天,微软亚太研究院推出了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这个被设定为17岁女孩的聊天机器人,可以机灵地和用户进行文字对话,有的时候真会让人错觉电脑那端坐着一个活生生的小姑娘。
和其他机器人不一样,“小冰”似乎不是为了完成什么特定任务而设计的。她可以提供天气预报,也能通过搜索引擎反馈信息,但其核心功能可能只是跟你聊天。
据悉,此次回归微信的第三代“小冰”除了能看、能听和能说,具备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的功能外,还有专属的人脸识别等功能。
而与一年前初次在微信上线,微软直接注册的10万个微信号瞬间被抢光不同,此次“小冰”采取了有限度的公号公测形式,以此预防像去年一样由于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失控现象。所以,只有对微信版“小冰”说出口令,才能够解锁公号。而据记者从微信方面获悉,领养“小冰”的用户数量已开始暴增。
此外,微软还开通了免费商业号。“公号专门有人运营,与用户互动成本高,而不设置人员就会缺乏互动。”面对这一问题,微软除了面向个人,在微信上线“小冰”外,还开通了第三方服务号和订阅号的“领养”渠道,并宣称永久免费。
时隔一年,冤家重归于好
其实,在过去一年,微信的“东家”腾讯和微软曾因“小冰”而“大打出手”。
去年5月29日,微软在北京举行了一场高调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小冰”进驻微信。而当天,原计划一周公测期发放10万个“小冰”账号,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被抢光。要“领养”的人源源不断地涌来,以至于不得不规定按照排队顺序进行。
然而三天后,6月1日中午,微软的一封声明让人措手不及:“我们太天真了,以为腾讯会视用户为上帝。腾讯以微信中出现一些假冒小冰为借口,在未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将所有小冰杀死。”
腾讯马上回应称,“该产品涉及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等影响平台规则和用户体验的违规行为”,并很快在微信平台封杀了“小冰”。
自此,两家互联网巨头似乎结下了梁子。而如今,“小冰”为何得以回归微信?
“小冰”中国研发团队负责人李笛称,双方一直在努力,同时微信也看到,由于“小冰”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已深植入最新版的微软系统Win10系统。同时,“小冰”也由此前群聊的形式改为一对一的对话模式。
而腾讯方面则对记者解释称:“原来是违反了平台机制,所以封。这次“小冰”做了很多改进,而且是以公众号形式进行。”
人工智能或将成互联网基础服务
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表示,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初衷,是最有效率地完成人与计算机的信息交换,但从实践看,这种方式忽略了人对情感和心理的需求,而过度强调了任务与功能。在用户眼中人工智能系统更像一个工具,很难形成使用黏性。
据陆奇介绍,微软的研发团队希望“小冰”更“感性”、“懂情感”,在与用户的互动中更像人类,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期望。
根据微软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人类用户与“小冰”的平均每次对话轮数达到18轮,而此前最领先的同类机器人,其平均轮数仅有1.5至2轮。
按照陆奇的定位,“小冰”就像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微软希望将基于“小冰”技术的人机对话服务普及到各种互联网产品上,就像插卡一样,在“小冰”的引擎上导入对应的知识库和行业数据,就可以让她理解对应的专业内容,变身为提供专业应答和服务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业内认为,此次腾讯低头、微软发力“小冰”,是对未来人工智能的一次下注。而目前谷歌、IBM等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正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力图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