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人才市场、省职介中心与本报合办的高校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会昨日在杭举行。 记者 李震宇 摄
今天,由省人才市场、省职介中心与本报联合举办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会,为求职者牵线搭桥。现场76家企业推出1200余个岗位,最终600余人进场应聘,160人达成意向。
这一反差再次印证了“大学生找工作难,企业招人难”这一社会现象。那么,企业为何招不到中意的人,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大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得到企业青睐?记者今天在现场一探究竟。
企业着急:
一线岗位遭冷落
“你们公司是在杭州吗?几点上班,几点下班?要加班吗?多少时间可以晋升?”在浙江盾安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摊位前,一位来自安徽安庆的小伙子抛出了一连串问题。
但是,当招聘人员反复问他要简历时,他才从背后同学的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过去。
“感觉这个小伙子不太合适,一个是专业不对口,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交谈,觉得他不怎么务实。”招聘人员告诉记者。
“盾安”公司这次招聘若干名储备干部,要求机械类或材料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车间完成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后,分流至品质、制造、技术等部门。到企业工作还能享受政府补贴:每月600元租房补贴,为期3年;购房一次性补贴3万元。
开出优厚的工作条件,还是招不到人,这让招聘人员很头疼。“大学生苦读数年不容易,有些基层工作他们接受不了,我们也理解。但是找工作也要务实,薪酬福利固然重要,自己能付出多少也很重要。”招聘人员苦笑着说,“前段时间公司招了五六个人,在车间里干了一段时间,现在只剩两个人了,你说怎么办?”
从车间一线员工成长为一线管理人员,“盾安”公司的招聘人员周晋现身说法。26岁的他在宁波读完大专后进入“盾安”的车间工作,一开始,他就定位明确,自己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就在车间里踏踏实实地干,虽然车间很热、工作挺苦,但他坚持下来了。
学生感叹:
工作经验是鸿沟
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者中也不乏高材生。浙江财经学院财会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范文敏一大早就来到省人才市场,拿着资料仔细查阅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虽然在学历上有些优势,却同样面临着困难。“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求职者有一两年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范文敏无奈地对记者说。
在采访中,许多求职者都提到,一旦企业招聘的岗位设定了工作经验,他们基本就没有机会了。
企业真的不需要应届毕业生吗?其实不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