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不合格珠宝产品展示。 沈志豪 摄
本报杭州6月30日讯 省工商局今天发布黄金珠宝饰品抽检结果,92批次商品有4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过半。周六福、南亚、尚晨珠宝、中国黄金、义源、晶永恒、卡地亚、明希等品牌被列入不合格名单,不合格项目包括:名称、质量、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品标准编号、厂名及厂址或销售企业的名称及地址和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等。
标识缺失是主因
不合格批次中,47批次不合格产品均为商品标识不合格(本次抽检中的贵金属和珠宝玉石的标识标准均为国家和地方强制标准)。
作为特殊商品,黄金珠宝玉石具有辨识专业性强,单价金额高,保值增值等特性,其标识标注有别于普通商品,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对此类商品的标识标注有严格要求。
以名称标识为例,本次抽查检验中贵金属饰品有的未标注材料名称、有的未标注材料纯度、有的甚至材料名称和纯度都未标,更多的是用元素符号或英文单词缩写标注。如“浙江世元贵金属有限公司杭州拱墅分公司”销售品牌为“中国黄金”的产品,标注为“PT950戒指”应当标注为“铂950戒指”或“铂Pt950戒指”。
“贵金属和珠宝玉石饰品的材料名称、材料纯度用来反映产品真实属性,直接影响饰品价值,标注不规范导致消费者购买时无法了解饰品的真实属性。”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叶元春表示。
省工商局副局长吴国升说,此次抽检超过半数商品的标识标注不合格,部分品牌企业为追求规模快速扩张而采取加盟店经营模式,对加盟一方采取放任管理,导致最基本的标识标签问题出现大面积不合格,需要引起行业的高度警醒。
记者了解到,标识不合格的情况还包括质量标识、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品标准编号、厂名及厂址或销售企业的名称及地址、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
价格陷阱寻常见
省消保委在此次市场抽样中发现,目前黄金珠宝玉石市场“鱼龙混杂”。调查发现,一些非品牌的市场经营户中,充斥着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现象。商户用合成珠宝玉石冒充同类天然珠宝玉石,如用石榴石冒充天然红宝石,合成祖母绿冒充天然祖母绿,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等。
在杭州某珠宝城内,商家以300元售卖一款乳白色手镯,商家介绍为象牙,面对业内专业人士的质疑,商家改口称为海象牙。某商户以50元至300元不等的价格售卖玛瑙手镯、蓝田玉手镯、云南翡翠玉挂坠等,一起随访的业内人士初步判断均为假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