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导游,你会想到什么?上周杭州市评选出的50位金牌导游,让人感受到了这个行业优秀者的风采。这是旅游法实施后杭州评选出的第一批金牌导游,无论是对业内专家还是普通游客,这场比赛都颇有看点。记者 鲁莹
1.3万导游中挑选出50位
1.3万人,这是目前杭州旅行社导游的具体数字。杭州市第三届金牌导游大赛从600多家旅行社(导服公司)从今年9月份开启,在1.3万人中选出了121人参加决赛。再经过理论笔试、 情景再现纠错、风采展示、自备景点讲解、抽签主题阐述、才艺展示六个环节的紧张比赛,成绩前60名的选手入围考察和公示,最终确定前50名成为杭州市第三届金牌导游员。另有10名选手被评为杭州市文明导游员。
杭州是著名旅游城市,2009年正式开启的金牌导游大赛活动在全国开创了先河。在杭州之后,陆续有多个城市开始举办金牌导游比赛。这场两年一赛的业内评比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总工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目的是用比赛提升导游人员整体素质与社会地位,为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
杭州的金牌导游在全国也有名气。他们中有4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导游员,1人被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大小荣誉不胜枚举,金牌导游吴娜佳还担任了杭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金牌导游员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他们被列入杭州市旅游人才重点培养对象,推荐参加政府重大活动接待工作,推荐选送到国内外参加业务培训。
除了优秀的共性,50位金牌导游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故事丰富,回味有余味。
难带的团就交给他们
有句话叫“偏执者才能成功”。金牌导游沈国峰、金东昇对导游的热爱,可以用偏执来形容。
杭州杭之旅的沈国峰今年38岁,他已经是第二次评上金牌导游员了。在10多年前他就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和人说话。认识到自己的个性之后,他辞去普通公司的工作,考了导游证。这份可以不停跟人说话的工作很快就让他感到了快乐。
他的职业生涯从带东南亚、台湾团队开始,凡是可以说普通话的团队,他就有了发挥的空间。有的话需要不停地重复,比如不断地提醒游客“走慢一点”、“当心路上滑”,是尽到导游的基本责任;有的话类似于艺术再加工,比如为什么“这棵树是最能体现杭州历史的一棵树”,需要用急智串连起文史哲知识,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他换来会心一笑。
话筒是沈国峰的好朋友。沈国峰说,就像运动员们听到发令枪会迅速兴奋起来,在休息天里看到景区里停着旅游大巴车,上面放着话筒,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切换到工作思维模式,自动思考起“如何结合这个景区的特点,为游客即兴来一段讲解”。
英语导游金东昇来自杭州导游服务有限公司。因为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他为多家旅行社提供接待外团服务。他自己统计了一下,已经接待过56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昨天他接待的是来自非洲的中医交换生。旅行社原本安排的是参观胡庆余堂,他琢磨了一下,建议旅行社再加一个方回春堂,这已经超出了他工作的范畴。他坚持的理由是,客人们在胡庆余堂看到的是中医传统历史。而作为游客的中医交换生可能想看到一个更深入的层面,“活生生的中医文化”。金东昇还知道,胡庆余堂的中医专家坐诊可能不太方便带团队进入参观,不远的方回春堂则比较方便。
每个行业都有优秀者出现。类似对于细节的考虑,正是体现出业者功力之处。连续3届获得金牌导游的吴娜佳认为,导游要“一专多能”,不仅要能从容应付种种场面和突发状况,还要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在杭州,佛教、园林,甚至浙商文化,都是值得导游深耕的领域。
金牌导游像是旅行社的一块品牌,旅行社公认“难带的团”、“搞不定的团”交给他们会更加放心。这种评价有时并不单指客人挑剔,有的情况下客人的身份特别,或者是往来不多的国家地区,都是特别考验业务能力之处。除了强大的知识储备,更要懂分寸拿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