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杭州杨家牌楼社区 邻里心中也没有那堵“墙”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5-27 07:38   

包粽子、唱戏剧、打麻糍、编花篮……杭州市第十六届邻居节开幕

钱江晚报 记者 吴崇远 孙晶晶

“茶芳歇杨家,清流藏牌楼”,说的就是杭州留下的杨家牌楼社区。

昨天一大早,习惯早起的村民们发现,社区里和平时“不一样”了:门口的牌楼上挂起了红灯笼,沿街飘满了黄丝带……一看就是喜庆的日子。

原来,杭州市第十六届邻居节把主会场搬到了这里。今年的邻居节主会场活动由杭州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妇联、钱江晚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以“文化家园·德润邻里”为主题。活动现场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和美食饕餮,让四面八方的街坊邻居们欢声笑语不断,邻里情意浓浓,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日子。

街坊邻居们齐聚一堂,沉浸在打麻糍等互动活动中。记者 杨晓轩 摄

尝尝咱家大兄弟的乌米饭。记者 杨晓轩 摄

包粽子、唱戏剧、打麻糍……邻居节活动真丰富

早上九点,杨家牌楼社区大门口的牌楼粉饰一新,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往里走,一抹抹明黄映入眼帘,路边飘满了象征着邻居节的黄丝带。

虽然是周日早晨,但一路上,你能看到不少邻居三五结伴,有说有笑地相约去参加邻居节活动。老人们唠唠家长里短,孩子们追逐嬉戏,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和谐邻里温情。

社区文化家园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品美食、赏茶艺,还有修雨伞、免费理发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吸引村民们驻足。杨家牌楼村民是好客的,广场中的摊位前,乡间大厨正在现场制作鱼丸,惹得一群孩子直流口水。一旁,厨娘们现场包起了大肉粽和红枣粽;另一头,村民们也抬出了祖传的石臼,现场敲打麻糍。社区里的炒茶王李泉春,拿出了自己刚炒制好的新茶,和现场的村民们一起品尝分享。

户外热热闹闹,室内同样丰富多彩。社区文化家园三楼大礼堂里传来了阵阵笑声,这里正在举行“方言诗歌接龙”互动游戏呢。游戏是这样的:嘉宾击鼓传花,花落之人需要报出自己的籍贯,并且用家乡话朗读一段古诗词。于是,现场纷纷出现了“河南话版《忆江南》”、“杭州话版《饮湖上初晴后雨》”、“温州话版《钱塘湖春行》”,不同的方言,引得四周乡亲们开怀大笑。特别是本地村民用杨家牌楼方言的朗诵,更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推荐阅读:

本周杭城晴朗和凉爽并存 明日阳光回归

20个足球场那么大 钱江新城二期有个大农园 

2000辆"安全版"亲子小红车儿童节重新上路 

考驾照和补换驾照福音!这些便民措施6月实施 

土生土长“牌楼人”杨志平,回忆邻里关系变化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觉得这才是邻里之间的模样。”65岁的杨志平指了指活动现场,露出了笑容。

杨师傅祖孙三代都生活在杨家牌楼,是土生土长的“牌楼人”,他见证了这里发展的点点滴滴。“我们杨家牌楼原名石人坞,是西溪古村落之一,现在有785户居民,是留下街道最大的社区。”杨师傅告诉记者,曾经的杨家牌楼社区,只是留下的一座小村庄。男人种茶、炒茶,女人在家编制手工艺品,虽然收入不多,但邻里间却亲如一家,“我们村里的居民大多姓杨和吴,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大门敞开,邻里之间都相互认识。有时候去邻居家里借农具,可以直接上门拿着用,回来的时候打个招呼就行。”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地村民纷纷外出,同时不少外来村民涌入杨家牌楼。“很多时候,家里的房间都租出去了,村里开始多了各地的乡音。渐渐的,各家都建起了围墙,有的人盖起了违建,邻里间不如以往那么熟悉了……”

2004年3月,杨家牌楼社区撤村建居;2016年1月,杨家牌楼启动城中村整治。整治保留了社区原有的建筑主体,拆除了凌乱的违章建筑,破除独院外墙,将每家每户都融入到了社区整个大环境之中。整治过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大家原来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被打破了。

这样的改变,对于增进邻里感情无疑是最大的助力。“你别说,没有了围墙,以前长久没有走动的邻居们,现在又熟络起来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杨志平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吴崇远 孙晶晶  编辑:高婷婷
返回
70多岁的社区居民罗奶奶昨天也来到邻居节活动现场。知道奶奶身体不好,邻居主动到茶园帮忙杨家牌楼社区主任吴世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记者杨晓轩摄包粽子、唱戏剧、打麻糍……邻居节活动真丰富早上九点,杨家牌楼社区大门口的牌楼粉饰一新,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