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奶奶身体不好,邻居主动到茶园帮忙
杨家牌楼社区主任吴世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告诉钱江晚报记者,2016年那次整治之后,他明显感觉到社区的邻里之情在逐渐发生“化学反应”。
消除了原来独门独户的那种隔阂感,知微见著,这种变化是一个个细节组成的。“首先,我听到社区里面彼此打招呼的声音多了。相邻的两户人家,去阳台上晒衣服,碰到了都会互相点头打声招呼。大家从家里出来,见着了也会彼此招呼。”
“还有邻里之间的那种串门走动也多了。邻居之间分享彼此种植的各色瓜果,相约一起出去玩,这在我们社区那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社区430多户常住人口,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庭。随便哪个说起邻居,都是一箩筐的感人事。
70多岁的社区居民罗奶奶昨天也来到邻居节活动现场。她告诉记者,她原来住在村口,10多年前搬到了村中心的位置。
罗奶奶家门口种了不少果树。5月枇杷果熟,六七月份吃李子,待到十一十二月又是橘子季。每到一季果熟,她都会和邻居分享。“而邻居对我们也很好的,会给我们拿来自己种的菜,家里烧了好菜也会端过来。”罗奶奶说,每次买菜,大家还会在门口互喊,“去不去买菜,一起咯!”这是相邻多年形成的一种默契。
最让罗奶奶感动的是,今年4月的采茶季,邻居们知道她身体不好,竟然连招呼都没和她打,就主动到她家的茶园去帮忙。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还真是没有说错呢。”罗奶奶笑着说。
的确,有好邻居的地方,每天都是邻居节,谁说不是呢?
每周两次,小区花园见
景溪社区有个知名度很高的故事妈妈
本报讯 每当下午4点半左右,手腕上挎着一个小布包的包俊娟,行走在自家小区的小路上。看到她后,孩子们都会兴奋地问一句:“故事妈妈,今天可以听故事了吗?”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孩子们一路欢笑,喊着“快来听故事”,一路奔向小区中心花园,在台阶上自动坐好,等着“故事妈妈”拿出绘本,戴上耳麦讲故事。
只要天气好,这是杭州三墩镇景溪社区景溪北苑每周必然出现的场景。景溪北苑是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交付两年,包俊娟也差不多入住两年。从入住起,她就坚持每周在小区讲绘本,从一开始听者寥寥无几,到现在成为老少都爱的听书场,听她讲故事的受益人群已达600多人次。佑妈在家里也设了读书吧,邻居们想听故事,提前预约,就可以上门来听。
“我最早住在德胜,因为加入了公益组织美丽花故事妈妈,就开始在户外讲绘本了。搬家以后基本天晴都会开讲,一周讲两次。”
上周五,佑妈讲的是《五月》,讲到了立夏和小满,讲了立夏的习俗。因为她讲得比较多的中国原创绘本里,常常会提到节气,所以她就自己画了一个简版的节气图,还写上了歌谣,期望同样听故事的家长在平时也能跟孩子们讲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推荐阅读:
一个个故事讲下来,邻居们除了听得开心,能懂佑妈的心吗?
“孩子的收获,就是注意力集中了,能坚持听完故事。我的收获是知道的多了。上次佑妈讲了清明节的来历,如果佑妈不讲,我们这群老头老太太都不知道呢!很高兴有故事妈妈这样的邻居!”一位带着三岁孙子来听故事的奶奶说。
“我们是偶然听到佑妈讲故事的,后来就经常来听。我家孩子和佑佑差不多大,好多育儿知识都可以问佑妈。”小区里的可可妈说,她也给孩子讲故事,但讲得干巴巴的。后来是佑妈鼓励她,现在一直坚持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母子俩的阅读习惯已经有改善。
也有家长最爱讲故事前的“闲聊”环节,佑妈开讲前会跟邻居们聊育儿经验,聊日常琐事,“她家佑佑有时候还会自己来讲故事,我们爱听她分享怎么和小朋友处理亲子关系。”一位妈妈说。
佑妈说,听到邻居们的表扬很开心。她也期望能有爱讲故事的妈妈加入进来,和她一起讲故事,“大家可以轮班,或者万一我有点事,也不用火急火燎地赶回来。”不过,对于这件事,她也不着急,随缘吧。
本报记者 黄莺 通讯员 顾人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