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会体制领域的两项改革 你一定受益过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10-14 07:33   

大医院专家不难约 家门口就有

骨干教师动起来 教育资源更均衡

好看病、看好病;好上学、上好学。如何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这几年杭州一直在坚持做着两件事情。

一是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到基层去,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结对——这是让大医院服务到家门口;

二是同一所学校任职超过10年的校长、任教超过12年的教师,需交流到同一区、县(市)的其他学校任职或任教,并随迁人事关系——这是让好老师“流动起来”。

本周三开始,都市快报重磅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详解杭州五大门类11个重点领域改革项目。今天推出第三篇,和你说说上面这两项社会体制领域的改革。

名词解释:

“双下沉两提升”:大医院结对小医院 优质医疗服务到家门口

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城市医疗人才下沉;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案例

小营街道大学路新村83岁的刘奶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10多种药在吃。平时有个小病小痛,刘奶奶全都在家门口的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离家近,走走也就10来分钟。

今年6月,刘奶奶发现左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6月27日,她来到社区医院做检查,当天刚好是市一医院的内分泌科张险峰副主任医师坐诊,张医师的助手张雪丽医生经过问诊后,判断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为刘奶奶转诊到了慢病联合诊疗中心。

考虑到刘奶奶年龄大、血糖不易控制,并且已经发生了并发症等综合情况,张医师判断后将刘奶奶转诊到市一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观察。20多天治疗后,刘奶奶康复出院。

大医院的医生来到基层后,不仅带来了“大技术”,还带来了“好资源”。

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一医院联合开出了慢病联合诊疗中心后,像张险峰医师这样的大医院专家会定期到社区坐诊、指导和带教,帮助社区培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首席医师。

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峥泓说,中心里的都是全科医生,平常来个常见病、多发病都能接得住,要是危重一点的毛病,还得建议居民去大医院看,毕竟全科医生没有专科在自己领域做得那么精。不过现在,在中心里,也能找大医院的专家看了,而且他们还帮着解释各种对接流程,病人方便很多。

数据播报

2013年,杭州启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2015年底,全市已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底、到边。

·市级医院对区县下沉全覆盖

市一医院等6家市属三级医院托管了18家县级医院。2013年以来,市级医院共下派长驻管理人员26人、医生406人、医技人员41人、护士15人,短期下派管理人员152人次、医生8606人次、医技人员444人次、护士78人次。

如2015年,市一医院专家在桐庐二院的诊疗数就达到13925人次,开展手术168例,授课培训39次,并帮助添置先进的CT、B超和DR放射等设备,还对该院进行就医环境的整体改造。

·县级医院对乡镇下沉全覆盖

萧山等三区及桐庐等四县(市)32家县级医院,托管了14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

未来计划

8月份,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已经与建德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建德市开办市七医院浙西分院,由市七医院全面托管,按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开设床位800张,力争3年内建成。

继续推进18家托管医院的“双下沉”工作,从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县级医院对农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下沉”也会进一步深化。

推荐阅读:

杭州成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城市

杭州与阿里联手打造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

西湖真的快"满"出来了 "半封闭通行"可行吗?

妈妈一怒砸了女儿的手机 原因戳中家长们的痛点

萧山老夫妻被骗毕生积蓄255万元 嫌疑人抓住了!

少女咳嗽3周被查出肺癌 这样的生活环境值得警惕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詹雅 沈文礼 李娟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好看病、看好病;好上学、上好学。如何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这几年杭州一直在坚持做着两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