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钱塘江南岸,“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造就了萧然大地的幸福安康;湘湖湖畔,古老而又年轻的萧山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天堂门户,投资宝地”。 穿越八千年古越沧桑,如今的萧山,法治已然成为执政者的思维方式,也如春风化雨一般,细细浸润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让这片神奇的土地焕发出蓬勃生机。 坚持“大区担当”,萧山以阳光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为目标,严格依法行政,聚焦问题,紧盯目标,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培育了一批富有萧山特色的法治项目、法治品牌。将多元社会力量凝集,提升法治建设效果,达到“法治建设我知晓、我参与、我满意”的优良社会效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萧山区正紧盯目标、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全力推动法治萧山建设再上新台阶,为萧山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提供法治保障、贡献法治力量。 法治政府砥砺奋进 10月20日下午,在滨江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的彭某诉萧山区人民政府、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3家小餐饮店的准予变更登记行为及行政复议案件中,萧山区区长主动出庭应诉,对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向社会大众展现了萧山区政府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接受监督、尊重支持司法的良好形象。 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效果。为促进行政行为规范化,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今年以来,萧山区聚焦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中暴露出来的依法行政问题,创新建立“十项制度”,推动破解行政争议“两高一低”难题。 专题推动制、包案化解制、联动作战制、案件分析制、延伸服务制、走访督查制、红黄黑榜制、结对服务制、批示督办制、约谈问责制……“十项制度”推广以来,全区的“两高一低”问题整治成效逐步呈现。仅6个月时间,已累计化解行政争议案件147件,复议纠错率下降了7.06个百分点,诉讼败诉率下降了9.7个百分点,负责人出庭率提高了2.18个百分点,有效破解了行政争议难题。“十项制度”工作经验,在今年8月27日的全市法治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并作为创新经验分别在第35期《法治浙江》简报和第17期《法治杭州简报》上刊登,领导作了批示。 此外,萧山区积极探索人大法定监督新途径,推进政府部门向人大常委会述法常态化。每届区人大常委会均制定述法工作总方案,同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查找短板、整改落实贯穿述法工作各环节。围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学法尊法守法、普法及其他法治建设”等内容,由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口头述法,并接受满意度测评。 据了解,该项工作开展6年以来,全区共有31家(次)区政府部门向区人大常委会述法,有效落实了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该项工作获评“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提名奖。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是法治萧山建设的核心要义。以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法治政府建设问题为目标,今年7月开始,萧山区派出5个督察组,分赴52个政府部门、镇街、平台进行实地法治督察。每到一处,督察组听取各单位负责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当面交办区委区政府最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与法治工作人员、一线执法人员、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个别谈话,实地查看行政执法场所设施,查阅印证工作资料和案卷材料,全面查找制约萧山法治政府建设的痛点、难点、堵点。 通过全面督察有效发现问题、传导压力、压实责任,补齐法治政府建设短板。据统计,本次督察共向52个单位反馈问题326个,发出督察建议292条,各被督察单位均在限期内整改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