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配套护航 健全机制重在长效 人们可以轻松看到的是,一款简单的“一码解纠纷”便民小程序,而在看不见的背后,则是一群人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和一整套凝聚各方力量、行之有效的科学配套机制。 全方位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社会调解服务资源,建立有机衔接的调解体系,是保障“一码解纠纷”健康可持续运行的关键要素。为充实基层调解力量,实现全员参与调解,滨江区专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无党派人士等担任调解员,形成诉调、警调、检调、专调、访调“五调联动”的闭环管理模式,极大避免了多路径受理可能带来的重复案件。 与此同时,在滨江区委的领导下,由政法委牵头,司法局、法院为主,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参与,滨江构建了相应的平台建设合作机制,为“一码解纠纷”高效运作以及调解员的常态化开展工作保驾护航。 “根据现有调解组织功能及法院近3年来收结案例,我们梳理细化25类调解案由,并设置对应关键词,为平台智能分类确定规则,将合同纠纷、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物业服务、婚姻家事等纠纷纳入重点引导,着力提升纠纷化解质效。”滨江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规范平台运行,滨江区制定《工作规程》《考核办法》和《调解员积分管理制度》,完善调解员常态教育培训轮训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通过实行“积分制”考核,全面激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如今,与“一码解纠纷”全面联动,887个注册调解员活跃在线上、线下平台,在纠纷化解领域精准发力,助力基层矛盾纠纷可查询、可跟踪、可评价、可督办,推动“一码解纠纷”程序从单一“诉源”治理向“警源、访源、诉源”的三源共治迭代升级。 匠心促调解 传递浓浓城市温情 在滨江,与“一码解纠纷”等智慧化矛盾调解平台同步发展的,是覆盖面广、不断扩容的各类社会调解队伍。 今年以来,针对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引发的劳动纠纷多发、争议诉讼复杂多样以及专业调解能力不足的问题,滨江区积极探索,将本地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解决劳动纠纷的创新突破点,在全省首创企业HR调解联盟,来自辖区企业的20名企业HR成为首批兼职调解员。自8月3日启动线上调解以来,已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166件,调解成功率达82.9%,平均1.8天调解一起劳动纠纷,最快一起从受理到化解仅用了6小时,为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增添了调解力量。 9月21日,在“926”工匠日即将到来之际,秉承“让群众带着矛盾来,带着满意回”的服务宗旨,全国首个“工匠调解工作室”在滨江区矛调中心正式设立,成为该中心原有16个服务窗口的有效补充,这也是滨江区在调解机制上的又一创新探索。该工作室由浙江省一级人民调解员、“工匠调解员”杨国庆主要负责。 多年来,杨国庆将调解“工作十法”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原则相结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和涉稳问题于无形,为调解对象争取赔偿金上千万元,纠纷调解成功率100%,解答法律咨询上千次。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工匠调解工作室”调解成功率为100%。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态度,则提高了全区的矛盾调解标准和“软实力”,向基层群众传递出杭城品质的浓浓善意和人文关爱。 在滨江,像杨国庆一样的专业调解员还有不少。 滨江区住建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立了“和滨江”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以1名金牌调解员领衔的5人专职调解员队伍入驻矛调中心,负责全区物业领域相关的各类纠纷案件,今年以来共受理308件,进入调解235件,调解成功232件;矛调中心“来就调”律师工作室线下购买律师服务、律所轮值工作室,线上律师注册“一码解纠纷”,今年以来,工作室成功调解劳动仲裁诉前案件323件。全区13家律所在“一码解纠纷”线上入驻,271名律师线上注册,积极参与矛盾调处。 企业HR调解联盟、工匠调解员队伍、“来就调”律师调解队伍、“和滨江”物业纠纷调解队伍等多种力量正形成合力,构筑起滨江特色的调解矩阵,形成了“群众纠纷群众调”的新格局。正是他们与人民群众亲密的链接关系,筑牢了矛盾调解有序开展的社会根基,也促成了“一码解纠纷”等创新载体的不断落地和优化。 “一码解纠纷”,这一落地有声、走在前列的“诉源治理”滨江新模式,给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再添硬核能量,成为滨江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窗口,也为推动滨江社会治理水平再升级和创新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