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三极:“两翼”即处于市区一小时交通圈内的富阳和临安两市,形成产业、人居接轨杭州的卫星城市。
“三极”即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处于市域西部丰富的生态资源汇聚区,是杭州中心城区的休闲产业和居住空间发展的空间。
组团强镇:指以各城市组团和地方中心镇为增长极,推进紧凑发展。
杭州中心城区内的瓜沥、临浦、义蓬、余杭、良渚、塘栖等六大组团重点增强为主城和副城配套服务的功能,承接主城和副城的人口疏散和产业转移。
网络都市:在市域范围内建立以杭州主城、副城、组团、县(市)城和中心镇为节点,以交通、信息和市政公共设施等为网络,以城镇融合发展、共兴共赢为目标,多主体互动、多层次和谐、多特色互补、多空间拓展的“网络化大都市”。
注③
两疏散、三集中
指疏散老城区建筑和人口,降低老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下沙副城、江南副城、临平副城集中。
注④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
即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中新拟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北起申嘉湖杭新市互通,经过德清、余杭、临安、富阳、萧山和诸暨等地,南至杭金衢高速直埠互通,全长约150.9公里,其中杭州境内长约89.8公里。
注⑤
临金高速
是浙江与安徽省际接口的重要通道,起点位于浙皖交界的临安千秋关,与安徽省宣城至宁国高速公路相接,沿线经过临安、桐庐、建德、兰溪、金东等五个县(市、区),全长约166.5公里。
注⑥
千黄高速
指千岛湖至黄山高速公路淳安段工程,起点位于杭新景高速千岛湖支线末端,终点在浙江省与安徽省交界处,全长47.09公里,正在进行线位规划等前期研究。
注⑦
杭长、宁杭、杭甬、杭黄铁专
分别指沪昆铁路专线杭州至长沙段、南京至杭州铁路专线、杭州至宁波铁路专线、杭州至黄山铁路专线。
其中,杭长客专线路长度933公里,计划2014年通车;宁杭客专新建正线249公里,计划2011年底通车;杭甬客专新建正线150公里,计划2011年底通车;杭黄客专全长约262公里,拟于2011年开工。
5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加强建设创新型城市
核心内容: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
“十二五”期间,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杭州发展需要,杭州将明确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力争在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形成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
深化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支持市属高校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引进和共建一批创新载体、科技服务平台。
推进青山湖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科创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创办孵化器特别是专业孵化器。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
发挥杭州海洋科研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研发和涉海产业。
支持五县(市)引进高校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杭州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深入实施“名校(名园)集团化”战略,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适应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技能型实用人才。
完善高教园区和高教功能区建设,支持在杭部省属高校发展,扶持市属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
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支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支持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
支持五县(市)引进高校。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杭州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打造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十二五”期间,杭州要大力实施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杭州市低碳专业人才开发计划、杭州市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
加大各类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