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加强城乡区域统筹
提高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
核心内容: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提升杭州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强化副城和组团承载能力
加快五县(市)建设和发展
杭州未来市域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加强“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生态景观规划、保护和建设(注①)。
以杭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城镇空间为基础,形成“拥江依湖、三区三态、一主三副、两翼三极、组团强镇、网络都市”(注②)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框架。
构建“中心城市(杭州市区)——中等城市(五个县市)——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节约土地的网络化、组团式城镇规划体系。
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三副六组团”、县(市)城、中心镇特别是新城转移,优化市域空间和生产力布局。
提升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十二五”期间,杭州主城区将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品质,成为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极核。
继续坚持“保老城、建新城”和“两疏散、三集中”(注③)方针,坚持“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加快“城中村”和“景中村”改造,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优化主城区空间结构。
加快“西溪天堂”、“杭帮菜博物馆”、“城市之星”等国际旅游综合体建设。
滨江、下沙强化城市功能
全面实施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江南副城、临平副城、下沙副城和六大组团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副城与主城、副城与组团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建设。
强化副城和组团承接主城人口和产业转移的能力。
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要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化水平,实现从开发区到副城的转变。
萧山、余杭区要以副城和组团建设为重点,以新城和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城市化,优化生产生活布局,发展新型城市社区。
加大钱塘江过江通道建设力度。
建成“三纵五横”快速路网等
“十二五”期间,杭州要初步形成主城区轨道交通重点骨干线路,推动轨道交通向五县(市)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延伸。
建成钱江通道及接线(钱江大道)、杭长高速(杭州至长兴)杭州段及延伸线(吉鸿路)、之江大桥(钱江七桥)、萧山机场路、杭新景高速建德寿昌至开化白沙关段、江东大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加快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注④)、临金高速(注⑤)、千黄高速(注⑥)、望江路过江隧道等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建设。
基本建成“三纵五横”城市快速路网骨架(具体建设规划和进度,详见12月14日报道《杭州三纵五横快速路网 三年全面动工五年基本建成》)。
加快杭长、宁杭、杭甬、杭黄铁路专线(注⑦)和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杭州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支持萧山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增辟国际航线。
在五县(市)重点培育
20个左右中心镇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加大对五县(市)发展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继续推进“旅游西进”、“交通西进”、“基础设施西进”,加强市区与县(市)产业对接和合作,推动五县(市)发展郊区经济,融入杭州大都市,实现从“郊县”向“郊区”的转变。
按照中等城市定位,大力推进五县(市)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城建设。促进县(市)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增强集聚辐射功能。
按照小城市定位,在五县(市)重点培育20个左右中心镇,使其成为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联结城乡的重要节点。
注①
“三江两岸”生态景观规划、保护和建设
2011年起,杭州将对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流域231公里的主干流及浦阳江、兰江、大源溪等主要支流两侧200米至500米区域,实施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生态修复与改造、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农业和农村污染整治以及工业污染整治等六项重大项目。
力争用5年把“三江两岸”打造成一条黄金生态旅游线,实现经济发展、水质提升和景观改善三大目标。
注②
拥江依湖:是对市域城镇空间发展与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概括。“湖”指西湖和千岛湖;“江”指钱塘江。
三区三态:指东部地区以杭州主城为核心,包括富阳城区和临安东部地区,形成以主要对外交通走廊为轴线的“轴向+圈层”的网络状布局结构;
西部地区以临安西部、桐庐、建德各县(市)城为发展极,以杭新景、杭徽高速公路和杭淳一级公路为三条城镇发展主轴,形成点轴布局结构;
西南部地区即淳安县,以环湖公路为依托,结合山区特点,发展城镇,形成一环多点布局结构。
一主三副:指杭州主城区和江南、临平、下沙三个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