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西湖雨”苏东坡的西湖一日游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3-29 15:03   

麦岭在三台山东北,丁家山西面,岭上种有很多麦子,故名。《西湖竹枝词》说:“麦岭风吹小麦花,古藤乔木路三叉”。苏堤尚未筑成前,从西湖的南山去往北山,最便捷的通道,只有麦岭。杭州城里的百姓,要去灵隐、上天竺,也是先到西湖坐船,到了湖西的赤山埠、茅家埠,泊舟上岸,取道麦岭。所以当年的麦岭是车马熙攘的烧香之路。如今,岭路已拓宽成通车大道,北接龙井路南连三台山路。

▲上图为大麦岭摩崖题记,下图为大麦岭开出的三台山路。 

↑九里云松旧影(明信片)

从麦岭走半小时约2000米,转入灵隐路,就是前往灵隐的九里松了。九里松成景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袁仁敬任杭州刺史,政务之暇,爱去灵隐天竺一带游览,于是命人在灵隐道植上松树。久而久之,松霭连云,成为西湖群山中的独特景观。

↑灵隐寺(灵隐管理处供图)

九里松尽头是名刹灵隐了。苏东坡为灵隐写过许多诗,“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都是其中的名句。

从灵隐寺走1000米山路可至韬光寺,途中经过永福寺,宋时,永福寺内多有苏东坡、秦少游等人的留题与竹画。韬光寺位于北高峰山腰,为唐代蜀地名僧韬光禅师所建。禅师辞师出游,师父嘱咐:“遇天可前,逢巢则止。” 这日,他游至灵隐寺西北巢枸坞,正值白居易(字乐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师命之矣。”遂建寺于此。

↑位于北高峰山腰的韬光寺山门。(左图)格雷戈里中国摄影集《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of China》(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藏)中的韬光寺(约拍摄于1920年至1930年)

这条线路全程18公里,近25000步。1090年那时,山路迂绕,毅行小分队足足走了一天。

四人一路行来一路看:

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

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

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

与君皆无心,信步行看竹。

——苏轼《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

景色虽然旖旎,可交通实在不便,生民实在多艰。所到之处,饥民遍地,偏僻之所,瘟疫流行。而西湖淤塞荒芜,几占湖面之半,也不是他当通判时的旧模样:

山高路已断,亭小膝屡促。

夜寻三尺井,渴饮半瓯玉。

——苏轼《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

傍晚时分,东坡一行终于到达韬光寺,登高远眺,恰可见之江转弯,山水苍茫。题完字,拜会了主持,明日还要起早,又是斋宿,不敢酣饮,便早早歇息了。

▲在这张摄于1912年韬光寺的照片中,没有高楼大厦遮掩,奔涌宽阔的钱塘江清晰可见。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极大震惊了市长苏东坡,让他彻夜难眠。那一晚动人心魄的夜潮声,就这样穿过万籁俱寂的北宋夜空,跨越绵延不绝的西湖群山,传进寂寥山寺里四位过客的耳中。

次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轩辕黄帝诞辰。凌晨,小分队登上北高峰顶,欣赏到了霞光万道的沧海日出。东坡对自己、对杭州,有了新的认识和使命。

回到城里不久,在苏东坡推动下,当月官府拨出2000缗钱,东坡自己又带头捐出50两黄金,还发动富户募捐,终于在今天的众安桥畔建成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救济无药医治的百姓。

东坡边向朝廷上《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边准备疏浚西湖。次月28日,工程开工,取葑泥筑长堤,架六桥植杨柳。用工20余万,半年不到,一堤长卧南北,两岸百姓再不受山路之苦。间株杨柳间株桃,苏堤恰如西湖的双眸,惊艳一笔,让游人步迟。

↑宋《苏轼行书治平帖卷》卷首苏东坡像

如果说,“不见跳珠十五年”前的苏东坡,是用诗文勾勒了杭州的倩影。那么50岁后的苏东坡,就是躬身入局,造福一方。在这次一年半的任职时间里,东坡已很少写诗,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诊治瘟疫、疏浚河道、稳定谷价、救济饥馑中去。黄州也许爆发了东坡绝顶的艺术才华,但这次的杭州,却是他事业的巅峰!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这是他第二任期难得写的一首诗,他想起了十五年前西湖遇雨的情景。50岁后,心境不同,同样是雨,东坡眼里,看到的是生活的艰辛,再不是诗意的“跳珠”了。

时光飞逝,重走东坡一日游线路,想象千年以前的烟柳画桥、华发早生,我们应该也能同样生发“相逢是偶然,同醉西湖雨”的感受吧!

▼延伸阅读▼

山中的杭州史

西湖野洞惊现北宋摩崖,完好如新!

一片树叶,一方摩崖,一副茶挂

来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ID:visithangzhou)  作者:楼倻捷  编辑:郭卫
返回
东坡边向朝廷上《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边准备疏浚西湖。杭州城里的百姓,要去灵隐、上天竺,也是先到西湖坐船,到了湖西的赤山埠、茅家埠,泊舟上岸,取道麦岭。▼延伸阅读▼山中的杭州史西湖野洞惊现北宋摩崖,完好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