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畔悟“半”,上塘河衣锦桥的“半半哲学”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1-21 12:36   

恩威各半

据《杭州的古桥》一书记载,现在这座老桥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桥为多级台阶半圆形单孔石拱桥,通长29.5米,宽4.48米。拱顶饰有一组龙纹石雕,桥墩由25层条石错缝叠砌,桥面平台雕葵花式图案。

《杭州的古桥》书籍封面

衣锦桥是旧时人们去半山娘娘庙的必经之路。每年春天,杭嘉湖一带蚕户桑农有到半山娘娘庙进香祈求平安的习俗。人们划船至衣锦桥停泊,然后上岸去庙里进香,同时又在衣锦桥一带交易桑苗,形成衣锦桥热闹的集市,既有买卖桑苗的,又有其他各种小商品的交易,有趣的是,还有不少泥塑的彩猫的小摊位。原来,这一带养蚕户都有在蚕室内摆设泥塑彩猫的习俗,用以恐吓老鼠,保佑蚕室平安。”仔细琢磨一番,这双面泥猫实在是一个实践了半之哲学的精妙样板。

↑半山泥猫(图自浙江档案局)

“半山泥猫”历史始于南宋,后来成为了民间吉祥物,制作上经取泥、和泥、入模、出模,再经焙干、上白粉、线描、上彩、上清漆等十多道工序,凸显泥猫的活泼机灵。古时候,泥猫都由半山娘娘庙雇用工匠手工制成,工艺讲究,造型夸张,猫的眼神和胡须尤其生动,羊毛做的两撇胡须活灵活现。近年来,半山街道致力于保护这些文化瑰宝。“但‘半山泥猫’这一桑蚕文化的智慧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失去了昔日‘本土神猫’的光环。”半山街道书记周利光说,“半山泥猫”是半山区域文化的精华,街道今年花了大力气研究探索泥猫活化项目,通过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协同性路径活化,宣传展示“半山泥猫”,并完成对泥猫的保护以及其潜能的开发。

今天来观察半山泥猫可以发现,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双面,一面威风,让鼠辈心惊胆战,一面和气,让蚕桑如沐春风,一半对一半。双面泥猫身上这种半山哲学,是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所谓霹雳手段,指铁的手腕和毫不妥协的专政,菩萨心肠,是指仁心仁术,半山泥猫完成了爱与恨的辩证统一;对老鼠的狠,方能显出对蚕桑的爱。

↑半山泥猫(图自浙江档案局)

泥猫的双面形象,还可以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加以解读,比如它可以与古罗马的雅努斯(Janus)来比较。雅努斯,罗马人的门神,也是罗马人的保护神,传说中,雅努斯有两副面孔: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副年老,看着过去,一副年轻,看着未来。雅努斯是罗马本土最原始的神,它用辩证思维在观察事物。再比如双头鹰图案,现在常见于欧洲各国徽章和旗帜的图案,土耳其警察部队的徽章有双头鹰的图案,俄罗斯的国徽上也有双头鹰,象征它一头向西方,一头向东方。双头鹰本是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徽。拜占庭帝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在其占领地上,生活着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斯拉夫人等多个民族。双头鹰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联合。这里透露的,是一种保持平衡的智慧,以及俯瞰全局的气度,它与半山的“半”哲学,不正是息息相通么?


▼延伸阅读▼

世界文化遗产:临平上塘河,临平的母亲河!

杭州半山泥猫:萌了几百年的“喵星人” 

↓ 见 下 页 ↓

来源:半山发布(ID:banshanjiedao)  作者:《桥畔悟半》半山记忆  编辑:郭卫
返回
这段碑文不仅是历史的记载,而且也是对清代重建衣锦桥的注解。杭州半山泥猫:萌了几百年的“喵星人”↓见下页↓里外各半2004年4月,杭州文物建筑工程公司对衣锦桥进行维修时,在桥腹的泥土中发现了一块石碑。寥寥可数的二十四个字,浓缩了衣锦桥四百年风雨,更至关重要的是,由此衣锦桥可定位于杭州早期有记载的古桥序列,佐证了半山地区的衣锦桥是古桥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