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实景演出《如梦上塘》,背后有怎样的策划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2-15 11:49   

据传,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开凿古水道,杭州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河——上塘古运河应运而生。曾经的“陵水道”,经过拓宽与疏浚,逐渐成为了交通要道,直至元末仍是大运河进入杭州城的唯一通道。随着运河改道,上塘河的运输功能逐渐削弱。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岸的繁华与落寞都浸没在河流里。如今,在点点灯光和翩翩舞蹈的映衬下,在荡漾的碧波和婉转的乐曲中,《如梦上塘》沉浸式实景演出,揭开了尘封许久的运河记忆,在这条古运河上缓缓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

文化是镌刻在杭州这座城市里的基因,流淌千年的运河则是拱墅区的文化象征。10月20日的抖音同城榜上,“打卡如梦上塘”以789.6万的点击量冲上了榜单第一,就连“杭州桂花终于香了”的话题也甘拜下风,《如梦上塘》俨然成为新晋“顶流”。

时间退回至一年前,拱墅区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夜间经济培育城市。如何激活夜间经济,彰显杭州特色?拱墅区选择了运河的文旅融合作为切入点。在此契机下,耀有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开始了项目的策划。

耀有光和良业分别是杭州亚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光影服务商,之前曾点亮过许多城市,武汉的黄鹤楼、北京的正阳门、南京的秦淮河……古老城楼亮起了灯,汩汩河流焕发新容貌。来到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两家企业的灵感尽情碰撞,合力为上塘河设计了一台精彩绝伦的实景演出。

▲ 千年上塘——一方水土(远古先民)

作为首台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如梦上塘》从上塘河皋亭坝码头启程,行至姚家坝河后返回,在约一小时的时间里,尽数展现了一部运河的千年史、一部杭州的文化史。观众坐在行进的船上,演员在河岸边、伴游船上或在水上舞台中。随着乐曲和章节的变换,观众与演员的距离忽远忽近。“行进式表演、沉浸式观演”,《如梦上塘》的创意设计让观众大为惊叹。

“移动的观众席,水上的演艺船,不知不觉中就实现了场景的转换。”在项目运营副总经理林天泉看来,《如梦上塘》可以算是实景演出的4.0版本。传统的实景演出1.0版本,观众坐在座椅上,演员在舞台中,通过换景和舞美来呈现不同的篇章。2.0版本引入了可旋转的观众席,带给大家全新的体验。迈入实景演出的3.0时代,观众和演员的关系被重塑,游客可以一边走一边看,在行走中邂逅不同剧情中的人物。《如梦上塘》在此基础上,有了更闪耀的创意。

“像这样利用城市河道做表演的项目国内鲜见,目前杭州上塘河是除温州和武夷山之外的第三家。”《如梦上塘》总导演刘洲铭介绍。

想要真正实现“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行进的船只和起伏的节奏需要巧妙配合。无论是大气的游客船还是小巧的表演船,开船者皆为持证上岗、经验丰富的船长。于他们而言,常年行在水面,把船开得稳稳当当不是难事,难啃的硬骨头在于配合音乐和篇章的变换来控制行船节奏。正式启幕前,每名船长对整场演出的音乐反复“磨耳朵”,在哪段时间需要加快或放缓速度,在哪个地点需要互相靠近,都需要牢牢记住。而后,再和演员的表演进行磨合,同时要与激光、水幕和特效交互融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到7月试运行,10月正式启幕,《如梦上塘》一遍又一遍,重复的是旋律,打磨的是默契,呈现的是完美。

家国情怀与人间烟火

夜幕降临,盛宴将至。随着游船行进,璀璨激光映照下的水幕缓缓拉开,游客置身其中,开启时空之门。

整场演出分为七大篇章,分别是运河之源、运河春秋、运河人家、运河商贸、运河风雨、运河传说和运河诗乐。不同的历史人物朝我们走来,运河千年的故事,由他们来讲述。

高高翘起的船头上,秦始皇抚须抒怀,身边的宦官宣读开凿运河的诏书。千年上塘,由此诞生。船缓缓掉头,深蓝色的扇形水幕澎湃涌动,金色宫殿的影像格外耀眼。岸边的雾气散去,隋炀帝清晰可见。在他身后,许多百姓正在劳作,用汗水筑起了通航的运河。正是在隋朝,上塘河成为了江南运河的南端。

▲ 运河商贸——富甲一方(苏东坡)

走进宋朝,越来越多人与上塘河结缘,李清照颠沛流离时途径上塘河,陆游也曾夜宿上塘河边,抗金名将岳飞也来过上塘河。国家的存亡与个人的命运密切相连,悲愤和怅然紧紧交织。水中舞台上战鼓声声、震天动地,河道中载着士兵、悬挂岳家军旗帜的小船来回穿梭,身穿盔甲的军士正在练兵。水幕涌出,火球升腾,染红夜色,岳飞的壮志近在咫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字字句句里都是悲壮的家国情怀。这一刻,跨越千年,游船上的我们伸手就能触碰到那段历史。

《如梦上塘》不仅有恢弘壮阔的场景,也有许多人间烟火气。岁月赋予了运河厚重的历史感,但运河的属性不止于此,它滋养了两岸的百姓,充满了温暖的生活气息。以水为生,因水而兴,运河见证了生活百态与人间烟火。

▲ 运河传说——百灵声歌(李清照)

桥上的灯光逐渐变为暖色调,岸边的灯笼一一点亮,运河迎来一场婚礼。两艘小船慢慢靠近,新娘凤冠霞帔,新郎身披大红绸花,在红绸带的牵引下,新娘缓步登船。灯光绚丽,烟火璀璨,火树银花映照着运河闪闪发亮。浅色裙装的姑娘向游船上分撒喜糖,与游客共享喜悦。我们仿佛穿越回千年前,成为这一场热热闹闹运河婚礼的宾客。

演出接近尾声,由导演刘洲铭作词、著名音乐制作人江辰曦作曲的《如梦令》响起,“皋亭桃花乐,千年万家灯火”,吟唱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运河人家。灯光柔和,特效减弱,船行至码头,完美谢幕。

这一场演出里,有开凿古运河的帝王,有壮志凌云的将领,也有平凡温暖的市井人物。运河文化是多样的,家国情怀与人间烟火都在演出中得到阐释。不断地交汇融合,使运河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水珠溅起,波浪翻涌,稻田、炊烟、节庆,战争、感怀,一帧一帧的场景里,流淌千年的运河敲响了无声的岁月。

两岸皆为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几十年前写下的诗,在上塘河边有了生动的画面。

灯光打在岸边,身着古装的演员们正热闹忙碌地搬运货物,这是漕运繁盛时期运河两岸常见的场景。演员们背后,是一群乘着夜色散步的百姓。他们与演员在同一个镜头里,但不在同一个时空里。

《如梦上塘》自今年7月试运行以来,就吸引了一大批特殊的观众。这些不在游船上、而是在岸边的观众,大多是周边的居民,有些就在上塘河边长大。灯光、特效、水幕,高科技在千年古运河上施了魔法,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护栏外,许多居民举着手机拍照记录,甚至还会追着游船跑,每一幕都不想错过。

“上塘河从没这么好看过!”有一位散步路过的居民对《如梦上塘》赞不绝口。目前,整场水上演出没有设置任何的视觉阻隔,岸边的居民晚饭后锻炼时,都有机会看到一幕幕如梦如幻的画面。

▲ 运河人家——鱼米水乡

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船只缓缓开过,岸边高楼林立,河道古色古香。场景的时空似乎错位,却又巧妙同框,没有一丝违和感。千年后的人们在家门口小区旁,就能欣赏到千年前的运河故事。船上的观众在运河上近距离观看演出,对岸边的观众来说,行进的游船和演员的一颦一笑皆为风景。

《如梦上塘》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从不同维度进行了突破创新,使用“灯光科技+光影艺术+演艺表演”的方式,让科技与艺术互相加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也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个五岁的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走到码头旁,用稚嫩的声音询问工作人员,场景里有哪些历史知识。”林天泉谈到,生活在运河边的小朋友们对历史与文化充满兴趣,他们也很喜欢这样可看可听的表演,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收获乐趣。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上塘河充满感情,对河边发生的故事如数家珍。在他们以及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里,上塘河是运盐的交通要道,一度繁华鼎盛。或许,从这场演出里,我们可以瞥见曾经“公家漕粮,源源北运,私行商旅,往来不绝”的盛况。

千年上塘河,沉淀了诗画江南的气韵,人文风物交相辉映,两岸风景精彩纷呈。目前,上塘古运河景区正努力打造“一街、一廊、一秀”,“一秀”正是《如梦上塘》夜游项目。作为新的夜间经济增长点,《如梦上塘》为大运河之夜更添了一抹如梦似幻的瑰丽色彩!

作者:何乐乐,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1年第21期

▼延伸阅读▼

飞跃千年,飞跃见证杭城变迁的上塘河

翻过石灰坝,走读夹城巷、长板巷、东粮泊巷

聊聊我的“两河生活”,读城市秘密有感

来源:杭州杂志(ID:hangzhouweekly)  作者:何乐乐  编辑:郭卫
返回
船上的观众在运河上近距离观看演出,对岸边的观众来说,行进的游船和演员的一颦一笑皆为风景。▲千年上塘——一方水土(远古先民)作为首台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如梦上塘》从上塘河皋亭坝码头启程,行至姚家坝河后返回,在约一小时的时间里,尽数展现了一部运河的千年史、一部杭州的文化史。这些不在游船上、而是在岸边的观众,大多是周边的居民,有些就在上塘河边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