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市场与湖滨公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杭州西湖游览图》(局部)
滨湖的城墙拆除后,改筑湖滨路,路西靠西湖一块,规划成湖滨公园,路东原旗营一片,规建“新市场”。从此,杭州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市政建设。
这项划时代的市政工程,主要策划者是当时的浙江民政司长褚辅成。褚辅成曾留学日本,受过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洗礼,他的理念是将旧旗营这片地区,打造成杭城商业旅游的“繁荣之处”,将过去清河坊、城隍山一带,以衙门、寺庙为中心的城市布局,向以湖滨商业街区为核心的城市格局转变,彻底打开封闭的城市空间。尤其难得的是,当时不籍外力,不借外款,不用外人,完全由国人自行建设。
为建设新市场,军政府在省会警察厅内设立规划工程事务所,聘请也曾留学日本的,时任沪杭铁路工程师的阮性宜,全权负责地形勘测、道路规划、土地标卖等。他把旧旗营当作一片空地,按照西方现代城市建设的理念进行规划:这里不仅是商业中心,还必须是市民休闲娱乐中心,也是城市政治活动中心。
首先是在旧旗营地块上修建道路。当时决定“除了马路和公共用地,其余土地予以出售,以建商业场。”以地价收入作为修路资金,修建了每条都带有人行道的新马路。阮性宜在规划道路时,完全不管旗营中已有的马路,而是建成如棋盘一般纵横交错的道路网,马路“笔直得像支箭”,绝不和现存建筑物妥协,大多数马路互成直角,并分为干线(一等路)与次宽道路(二等路)。
东西干线道路为迎紫路(现解放路)、平海路,南北为延龄路(现延安路)、湖滨路,前三者的路名均为原旗营的城门名。有意思的是,在修筑湖滨路时,因测量错误,有一段造宽了,致使沿路买地建房者的土地面积不足,为弥补过失,当局特准这些业主建房时加盖骑楼,由此,这排面对西湖的骑楼,成为杭州最早的骑楼,湖滨路也是当时杭州唯一有骑楼建筑的一条特色景观大道。
东西南北交错的次宽道路共建23条,有兴武路(现开元路)、泗水路(现国货路)、仁和路、花市路(现邮电路)、学士路、法院路、杭县路(现青年路)、惠兴路、岳王路、菩提寺路、孝女路、东西浣纱路、吴山路等。至今这些道路几乎都还存在,格局基本未变。
新市场就在路网纵横的地块中拔地而起,通过招商引资,以延龄路和迎紫路为主轴,形成一个崭新的商业中心,一下子开出许多大商店。这些商店模仿上海十里洋场的店面装潢,一家家五光十色,洋气十足,完全不同于旧式排门店铺。
有新新百货、健华西药店、陈永泰西木器店、陈沅昌文具店、云飞自行车行、二我轩照相馆、活佛照相馆、华胜镜店等,张小泉剪刀等“五杭”名产(杭剪、杭烟、杭粉、杭线、杭纺)也纷纷来新市场开设分店,各种国货、洋货应有尽有。
还开设或迁设了旅馆、饭店、茶楼及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如湖滨旅馆、西湖饭店、瀛洲旅馆、沧州旅馆、知味观、天香楼、奎元馆、素香斋、雅园茶楼、大世界游艺场、新新游乐场、圣亚美术馆、西湖美术馆、国货陈列馆(解百前身)等。
围绕湖滨新市场,东有沪杭铁路终点站城站市场,南有位于钱塘江北岸集散木材的江干市场,北有运河终点以“三行一市”(米行、纸行、箔庄及鱼市)闻名的拱墅市场,加上从鼓楼至官巷口的旧闹市区,形成了一个新的商业网,大大提升了杭城的经济活力。
湖滨的建设,除了商业气息浓厚的新市场外,在湖滨路的另一边,同时创建了充满人文色彩的湖滨公园。将柔美的“西子姑娘”请进城后,为了与繁华的新市场商业中心有机衔接,把她好好打扮了一番。还创造了杭城多个“第一”,如第一个现代城市公园、第一个公众运动场、第一批现代城市雕塑、第一个旅行社、第一条公交线路等。
▼延伸阅读▼
西湖边最后一处危旧房地块要说再见了 今年湖滨商圈即将重现风采
↓ 见 下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