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织图》和於潜的“老领导”楼璹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1-21 10:39   

翻开地方志,你了解了楼璹的基本情况:

楼璹,字寿玉、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出身于仕宦家庭,有书画才,留有《六逸图》、《四贤图》等。受父荫初任职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幕僚,绍兴二年(1132年)至四年(1134年)任於潜县令。

同时,你也简单了解了於潜的历史变迁:

於潜,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县,属当时扬州管辖的17个县之一。后历经地名变迁(比如于潜、于全等)、辖区分合,于1958年10月并入昌化县,1960年9月又因昌化县撤并随之并入临安县。

你的目光落在天目溪上。源自天目山的天目溪,自北而南,流经西天目、绍鲁、於潜、堰口、塔山、紫水、乐平,贯穿而下,其支流带进了横路、千洪、太阳、藻溪、马山,犹如连线串珠般地连起了於潜地区的大部分乡镇。站在地图前,你可能还会发现,於潜地区就像一张狭长的树叶,天目溪及其支流,就是这张树叶的叶脉。

是的,於潜就是一张树叶,天目溪就是它的叶脉。自古以来,於潜地区的人们就是随着天目溪水上上下下,输送出山货,换进来其他生活必用品,就像叶脉里的养分交换。当然,这样的认识,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时候,楼璹的那个年代,是不可能有的。反而到了水运废弛的现在,你轻而易举的便有了这样的想法。

你在刚刚出版的《临安志》上看到了这样的记载:

溪中商船上下,渡船往来。特别是镇北的后渚桥,更是一派小商埠的繁华景象:桥下舟楫相联、桅杆林立,岸边商铺相接、人声喧闹

这让你非常的感慨:八百年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天目溪貌,今非昔比。同时,也让你稍稍有点自得,你对于天目溪的叶脉的想法,是蛮符合当时的情形的。想到这里,你不仅感叹,科学真是够厉害的,一千年后看看地图这点小常识,就能轻易解释千年前的现象。要知道,在千年前想要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那该是多少庞大的一个工程啊!

耕织图,耕织图临安,耕织图历史,宋高宗,农业耕作

耕织图,耕织图临安,耕织图历史,宋高宗,农业耕作

耕织图,耕织图临安,耕织图历史,宋高宗,农业耕作

《耕织图》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自然,你没忘记你来於潜的原因——为了860年前的楼璹。楼璹主政於潜的时间,相对于於潜2200余年的建县史,实在是沧海一粟。但是,他却“因课劝农桑成效显著而得上闻”。在你的印象里,出身世家、初次赴任的楼璹,到了山清水秀的於潜县后,踌躇满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引导百姓种粮养蚕,百姓生活殷实,把於潜县治理得安安定定、妥妥帖贴,可谓颇有政绩。是的,一个县令,能够做到这个份上,在工作上看已是到了极致。即使换作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个地方行政长官,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也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一个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你深深的为历史感到庆幸,於潜选择了楼璹,楼璹也选择了於潜。

▼延伸阅读▼

於潜重绘 《耕织图》

↓ 见 下 页 ↓

来源:浙江散文  作者:金惠春  编辑:郭卫
返回
但是,历史对此有明确的记载,这些“不曾料到”的事,都确确实实第成了真:《耕作图》(局部)(传)元程棨摹楼璹作赛克勒美术馆藏宋高宗“玉音嘉奖,宣示后宫”后,《耕织图》名声大振,摹本广泛流传于各地。纵观於潜历史,与这段历史有渊源的,可能要推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的藻溪丝绸市场了。楼璹可能也不曾料到,他的这一尝试,开创了中国以图配诗、普及型农书的先河,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