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中航校”和“中杭厂”选址笕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8-12 14:27   

当年航校很有名

1931年底,国民政府将清代的校场改为机场,并建中央航空学校于此

1931年底,国民政府将清代的校场改为机场,并建中央航空学校于此,1931年至1937年期间,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今天的笕桥航校旧址内,部分建筑,如航校大礼堂、军官宿舍,至今还保存完好。那一块地方,现在被叫作“醒村”,也是沿用了三十年代的叫法。后来据台湾地区空军司令、笕桥航校二期生赖名汤回忆:“当时全国高等学府的环境与建设,北方算清华最好,南方就算航校最好。我们教职员宿舍也全部是西式洋房,分甲乙丙三种:甲村住的是美国顾问,其中包括飞行主任教官、组长等;乙村为一般教官;丙村为年轻单身教官,或初婚教官住所。”

赖名汤还说:“我们受训期间,也有轻松的时候,每逢星期天多整队开着校车,浩浩荡荡,往游西湖;同学们年轻活泼,制服漂亮,军官穿白色服装,所到之处,皆为人人钦羡的队伍,女学生亦以交空军朋友为荣;因此,后来许多二期同学都与杭州姑娘结婚。”

家住杭州横河桥的在海内外与金庸齐名的著名作家高阳回忆
(高阳)

据家住杭州横河桥的在海内外与金庸齐名的著名作家高阳回忆,抗战胜利后当时杭州城里的年轻女子,以嫁给航校的空军为荣。当年笕桥中央飞机制造厂的学徒朱亚泉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他们这些工人去城里看电影看戏,当影院戏院知道他们是中杭厂的工人时都不收他们的票的。高阳在大陆的最后一站,就是从报社考进笕桥航校做文职人员。笕桥的中央航校1937年后迁往昆明(后来又迁到印度,有部分学生在美国受训)。后来因为发现离上海近也有致命的弱点,即日机从上海或从台湾飞过来轰炸杭州,来回都不需要加油,但要飞到洛阳就不一样了,可是洛阳的风沙太大,训练就要打折扣。抗战胜利后,中央航校又迁回笕桥,直到1948年底迁到了台湾的冈山,高阳也就是从那时离开老家杭州的。

从1931年建起的航校、军用机场等一直用至1948年底,在这十八年中,笕桥都是国民政府的空军基地,旁边乔司也还有备用机场。1956年,国家民航局在此原笕桥军用机场的基础上开始筹建民航站,开辟民航机场。1957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架民用飞机从这里起飞,揭开了笕桥机场民航飞行史的第一页。1960年5月25日,在民航杭州站的基础上,扩编成立了民航浙江省管理局。一直到2000年,民用机场迁至钱塘江南岸的萧山,笕桥这个词在人们的口语中渐渐少了起来。2000年杭州民用机场搬到萧山之后,曾有些人提议要改掉机场路这个路名。说这个机场路会有歧义,去萧山机场的路才应该叫机场路才对。殊不知这一条路跟1971年尼克松访华大有关系。而如果追溯到抗日战争,追溯到八·一四空战,这仍是机场路一名所特有的意义。地名是历史的积淀,就像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姓氏,也不是说想改就能改的。

20世纪70年代的机场路
20世纪70年代的机场路

今天的笕桥,早就不是杭州的蔬菜基地了,但航校的醒村爱国馆已经成为全国文保单位,那就是为了纪念那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包括民间和社会力量,也在推动着纪念馆博物馆这一类事业的发展,笕桥老街的改造也正在进行中。今天当我们讲起笕桥中央航校的历史,历数航校的抗日英雄时,我们仍是崇敬有加。高志航、刘粹刚以及无数英烈的名字,无论是是教官还是学员,他们为国捐躯,为中国空军书写了光辉,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伟大的诗篇,那是写在天空中的,又是写在大地上的。

为什么是笕桥?这是历史的选择。

(全国“文保”)
高雄冈山航空教育馆内的旅游帽
(高雄冈山航空教育馆内的旅游帽)

本文节选自原作者孙昌建即将出版的《鹰从笕桥起飞》一书。

来源:一个人的影展(scjygrdyz2014)  作者:孙昌建  编辑:郭卫
返回
当年航校很有名1931年底,国民政府将清代的校场改为机场,并建中央航空学校于此,1931年至1937年期间,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笕桥机场36号楼,被称为“美龄楼”其实杭州笕桥也并非中央航校唯一的选择,当时还有备选地洛阳和南昌。20世纪70年代的机场路今天的笕桥,早就不是杭州的蔬菜基地了,但航校的醒村爱国馆已经成为全国文保单位,那就是为了纪念那十四年抗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