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中航校”和“中杭厂”选址笕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8-12 14:27   
民国时期飞行员拍摄的笕桥机场
民国时期飞行员拍摄的笕桥机场

民国时期的笕桥

笕桥地处老杭州的东北郊。这里自古以来名人贤士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这一篇小文难以详述,那我们就说民国的吧。据《杭州地方志》所载,民国二十六年前,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笕桥就已是一个商业集市,民居密集,街市兴旺,商业街从现在的笕桥火车站(货运)起至迎宾桥,长达两千米,街上有“九车十八当”,仅油车铺就有9家,当铺18家,酒馆、茶店、米铺和饭庄林立。另据九十多岁的笕桥原住民易志根老先生回忆,在1938年前,笕桥镇上名气不小的商店有不少,南货店、百杂店、酱酒店、棉布行、米店、茧行以及豆腐店、肉店、鱼行、菜馆饭店和茶馆等一应俱全,计有百家之多。(见《杭州抗战记忆》一书,杭州出版社2015年版)

“笕桥”之名

在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的《游箱根》中有“家家争调水,曲笕引修竹”一句,这是诗人在日本箱根所见,箱根是资本主义的老农村。笕桥的“笕”字,本义就是指连接起来引水用的长竹管。杭州多水,多河溪渠,也就多桥,比如笕桥的邻近就有丁桥、石桥、康桥等,很多地名中都带“桥”,有的以某一桥而名,有的则是笼统而名。据《杭州地名故事》中考据,“笕桥”本作“茧桥”,说那一带自古养蚕成风,但养着养着却养成了“茧”,至于这“茧”为何又变成了“笕”而不是“剑”,就无法考据了。一般来说,同音字在字形上会由难趋易,不会因音同而转变成另一个字的,否则我们也可以管它叫“剑桥”了。不过今天的笕桥街头,倒时有“剑桥”的店招,以为这样就有英范了。

来源:一个人的影展(scjygrdyz2014)  作者:孙昌建  编辑:郭卫
返回
当年航校很有名1931年底,国民政府将清代的校场改为机场,并建中央航空学校于此,1931年至1937年期间,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笕桥机场36号楼,被称为“美龄楼”其实杭州笕桥也并非中央航校唯一的选择,当时还有备选地洛阳和南昌。20世纪70年代的机场路今天的笕桥,早就不是杭州的蔬菜基地了,但航校的醒村爱国馆已经成为全国文保单位,那就是为了纪念那十四年抗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