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潮(90.5cm×68cm) 孔仲起 作 2004年
他追求的是突破古人
异于今人的风格
毋庸置疑,今日的浙江山水画,之所以仍能够在全国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坐落于杭城的中国美术学院居功至伟。
在其87年的历史中,传承至今的中国美院,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最为著名的山水画家,“文革”之前当推黄宾虹和李可染,黄宾虹生于浙江,逝于浙江,晚年最好的作品作于浙江,大多数也留在了浙江,但在1948年调入国立艺专时年事已高,几乎不在学校授课。李可染是艺专上世纪30年代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亦因抗战时,学校颠沛流亡,而最终离开了艺专,建国后对中央美院的山水画教学产生了主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建国后的最初岁月里,由于当时政策重视人物画的教学,美院的山水画家们都被打入冷宫,有的甚至被要求改画人物画。这种状况直到潘天寿在1959年再任院长时得以改变,他最先提出人、山、花三科分开教学,在这之前已从上海画院聘请来了顾坤伯,后又调来了陆俨少来院任教,加上已在学院的潘韵等诸位先生,美院的山水画实力大增,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全新面貌。
所幸,顾坤伯和陆俨少等由沪来杭一举奠定了浙江美院山水画的基本风貌。他们的弟子孔仲起、童中焘、卓鹤君等人,成为了新时期浙江培养的第一批具有本地风格的山水画家,继之者如孙永、陈向迅、何加林、张捷、林海钟、陈磊等中青年画家,成为了今天代表浙江山水画现状与特色的中国画家。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称赞:他们传统功底深厚,笔墨老到,技法娴熟,韵味幽远,很好地把传统与江南的特色结合起来,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探索“笔墨当随时代”的历史使命。他们不随波逐流,不跟随当下时兴却浮躁的流行画风。他们坚持执守,始终在古人的传统中沉思中国画的现状及寻觅其未来的出路。传统在他们身上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使命,是他们执守中国画底线和净化中国画坛浮躁与迷茫的标杆。
曾任浙江美院院长的潘天寿虽然是花鸟画家,但他在《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中提出针对山水科教学,“临摹可多于写生”。从顾坤伯开始到陆俨少提出的“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的综合培养宗旨,并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临摹宋元以来历代的经典画作。如此的重传统,重学问修养的教学思路,使得浙美的山水画家个个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并具有了较高的文化修养,这是全国其他地方画家所不能比的。
毫无疑问,孔仲起先生在这条路上走出了道。他的山水画之所以自立于当今画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在画云水尤其是画水方面突破了古人的藩篱,形成了自己的面目——我们不难想象,山水画中的“山水”二字理所当然是并列的,古代从晋以来大约一直到北宋,画家们总是兢兢业业地把水和山一样画得一笔不苟。
似乎从一开始,孔仲起先生就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与迈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新的探索仍在继续,旧的足迹仍在延伸,而高远的目标丝毫没有改变。他的线勾云水有着非常独到的特点,回环排奡,以意为之,充满古拙之趣,尤其在表现峡江曲折的急流险滩,以及断崖深壑的霭气与浮云很能感染人。相对于传统来说,这自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