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间地带的作家们是什么态度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黄心村教授,她有本书非常有名,谈到了汪伪时期、沦陷时期的上海的一群女作家、女艺术家的状态,其中就提到张爱玲。因为张爱玲其实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真实的在上海跟香港的最市井的老百姓的生活。
没错,是打仗了,没错,日本鬼子是占领了我们的国土了,但你活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你日子还是得照过,你仍然要吃饭,你仍然要喝,你还是要拉,还是得撒,也当然还会有恋爱甚至有性爱。那么这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呢?这就是一个以战争为背景的生活。
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读《倾城之恋》,重新读《封锁》——这篇跟《倾城之恋》收录在同一本《张爱玲全集》中的小说 ——乃至于战时很多张爱玲的作品,我建议我们大家都用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她让我们看到的是抗战时期像上海那样一座大城市的日常百姓的生活,这样的生活里面,有故事可言吗?有的。只不过这样的故事,难免抹上了一层悲哀的,或者用张爱玲最喜欢的字眼:“苍凉”的底色。
她常常表达出她对某种日常生活里面的声音、气味的怜爱,她喜欢生煎包子的那股气味,那股油炸的声音,她喜欢街市上的叫卖的声音,这是一个日常的世界,是一个文明的世界,很可惜这一切日常跟文明的声音,它的气味、它的景观,她知道最终难免要破败,那是因为战争就要来了……
当这一切文明世界,我们熟悉的东西都不见了,只剩下了断壁残垣的时候,那时候也许我们才能够真正谈得上什么叫做真爱。这样的真爱当然是荒谬的,当然是嘲讽的,当然是吊诡的,仿佛直到世界终结那一刻,我们才有真正的爱情可言。但是我们还知道,这么一堵墙以及它所暗示的未来必然衰败的命运,还要接上一个更大的背景来看,那个背景当然指的就是香港沦陷这样的一个背景,指的就是抗战这样的一个背景。
说到这个背景,我们就要知道,张爱玲在沦陷时期,上海沦陷时期所写的很多作品里面,她常常出现一个字眼,就是“苍凉”。
蛮荒世界,当你明明知道蛮荒世界已经走到你家门口的时候,你这时候还关起门来,谈谈你的小恋爱,讲究一下你的小日子、小生活,你这时候谈恋爱根本无法预计将来,这难道不是一种苍凉的况味吗?这就是《倾城之恋》里面的味道。
这样的一种那么日常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里面小小的感慨,或者里面负载的很沉重的中国传统千年的家庭里面的压迫,男女之间的勾心斗角跟角力,这一切一切就算到了打仗的时候,它仍然会发生,正如它不打仗的时候也必然要存在一样,这就是张爱玲她自己版本的一个战争书写。 (经“看理想”授权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