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真伪 每件拍品不会全是真迹,伪品也有价值
“《功甫帖》事件”事实上还牵扯进了另一位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资深鉴定家王连起。在这次的论坛上,这位66岁的老先生,作为已故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审慎而保守的看法:“大家都知道,这幅《功甫帖》徐邦达先生曾经亲自鉴定并赞其‘神采飞扬’。事情出了之后,很多人跑来跟我说:哎呀,上博这不是给你老师泼脏水么。我想说的是,书画鉴定不是这么一回事。”
只要艺术品市场存在一天,真伪问题就永远伴随而来。在人们都在探讨“去伪存真”的方法论的时候,王连起先生讲起了大实话,“你不能要求拍卖行的每一件拍品都是真迹,这对拍卖行来说太难了。”
王连起认为:辨真伪,永远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些画,我看两行题跋就能辨别;有些画,我可能看一辈子也心里存疑。而现在的专家,好像上电视一样,不当即拍板真假就会觉得丢了脸似的,但书画鉴定、研究真不是这么一回事。”
而所谓的伪品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呢?王连起认为不然。“在故宫博物院,一样东西只要被认定是假的,就永远不得见天日,但这其实并不利于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表示:“对于我们研究的学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每一件藏品都不要轻易被轻视。”很多藏家希望所有藏品都是真的,“真的就买,买了就赚钱”,这种想法薛永年却并不认同,“不管你做什么职业,只要打算进入这一行,还是要看你下了功夫没有”。
目前有哪些书画鉴定方式?
多请专家,一票否决制
刚刚于12月中旬结束的西泠秋拍,总成交额达到了18亿余元,成绩喜人。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表示:“西泠秋拍的每一件拍品,都会配备大约3位专家对其进行真伪判定,只要有一个人说假,这件东西就不会拿出来拍卖。”
这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拍卖行的做法:一票否决制。虽然依然不能保证拍品百分百都是真迹,但至少将比例提高了许多。
科技发展,高端摄影技术
目前,科技的发展也为书画文物鉴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比如刚刚参与出版了《宋画全集》的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晓明,就介绍了他们在最新出版的《元画全集》中使用到的高端摄影技术。
“每一张画的印章都能提取出来、放到最大,然后加以比对,既不会损坏文物,又能科学地得出结论,对于我们搞清楚画的年代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