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拒绝工厂 创作即时发生 城市共同参与
赖声川:这次“神游”肯定不错因为作品不会说谎
展厅内空空荡荡,最醒目的就是一个简陋的“草堂”。
于彭
《神游者——于彭水墨艺术展》昨天开幕,艺术馆展厅内却空空荡荡,没有几件作品;开幕之前,于彭看见一位弹土琵琶的乞丐,只因为朋友们戏言“你们长得很像”,就把他邀请到了自己的展览门口演奏;晚上8点,老朋友赖声川发言之后,于彭慢悠悠地走到“草堂”之中,端起一大碗黄酒自顾自喝了起来……昨晚在三尚当代艺术馆开幕的这个展览,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有些不一样。
每个艺术家都在追求一样的目标——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当艺术变成统一规格、统一手法、统一模式的时候,就成了工厂, 而不是创作。作为城市优质生活读本的《都市周报》,自从推出“新城市运动”以来,始终贯穿的主旨是:“和以前一样,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带来了《神游者——于彭水墨艺术展》,来自台湾的当代艺术家于彭将用一场为期60天的展览,展示一件艺术品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
开幕:只有草堂
在昨天的开幕式上,除了投影仪播放的艺术家介绍、展示空间用竹竿和草席搭建的“草堂”,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于彭的创作计划,而所有的作品都将在杭州这座城市当中“等待完成”。
艺术馆内的“草堂”是工作人员连夜搭建的——这个看起来更像是脚手架的“建筑”,由几根翠绿的竹竿构成。本来用于画画的宣纸,成了“挡风遮雨”的墙壁,“铺盖”则是几张草席。整个“草堂”,一眼看起来,像极了电影《倩女幽魂》当中的大轿子。
“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会住在这里,体会杭州的生活。”头发花白的于彭只穿了一身单薄的麻布衣服,脚下是简单的布鞋,让人担心是否会受得了杭州难熬的阴冷冬季。“感冒也无所谓,也是创作和感受的一部分。”于彭说,这还不是自己经历过最冷的创作环境:“有一年在黄山画画,天冷到笔下去,纸上的水墨就结了冰。”
创作:神游杭州
展览期间,于彭将身着麻布单衣游历杭城,晚间则居住在美术馆中的简陋草堂之内。这都是为了用最真切的感受来描绘杭州——用外来者的视角,用历史悠远的笔墨,来记录这座积淀了深厚人文底蕴的现代城市。他会选取杭州的10处景观进行水墨创作——然而谁也不知道他会选取哪一处,无论是名声远扬的风景,还是街头巷尾的闲逛偶遇,都有机会停驻于宣纸之上。
在“草堂”正对的墙上,已经简单地裱上了一幅于彭的自画像——画中正是于彭端坐于“草堂”内的造型;艺术馆展厅入口的墙壁上,也用相同的方式贴上了一张“行程图”。“这个是我在杭州的游览计划,”于彭说,“每到一处,我会在行程图上添加一些情节,随后创作的作品也和这些墙上的作品一样,会直接裱到墙壁上。”
观众:一定好玩
参加昨晚展览开幕式的不仅只有中国美院的行内人,还有即将在杭州奉上话剧演出的赖声川。相同的是,不管是否注重“结果”,大家对这次展览都很满意。
“中国传统艺术当中,玩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美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士明说,“于彭的这种玩味,在传统艺术家身上很具有当代性。抛去作品之外,艺术家的生活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和于彭有着20多年交情的赖声川说自己很少看画展,看到空旷的空间却觉得很有灵性:“我一直想当画家,却成了导演。如果我画画的话,也许会和于彭画一样的东西。不过我还是强调作品,但是看见墙上于彭随手画出的这些,就知道他的这次‘神游’肯定不错,因为作品不会说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