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曲院风荷居然曾是西湖边一个特殊的味觉符号?消散的烟火气背后,是杭州人的两次选择
2019-12-24 06:22:59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说起曲院风荷,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源自视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或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过,对于一部分老杭州人来说,曲院风荷曾经是一个足以让人流口水的地名,在那个地方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不是荷花香,而是烧烤独有的烟火气。

在杭州的城市记忆中,曲院风荷的烧烤是“舌尖上的西湖”中较为特殊的一笔。尽管这一笔已经成为过去式,但对于享受过那种湖边野食的人来说,一个烧烤灶,几袋烧烤料,七八好友围坐烧烤,就是那个时代最潮的休闲方式。

当年的水杉林还在,曾经的味觉符号却已隐没,而曲院风荷烧烤的故事,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无到有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用鲁迅先生的这一名句来描述曲院风荷烧烤的“诞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曲院风荷本来是没有烧烤区的,自发前去烧烤的人多了,才有了最早的烧烤区。

朱晓峰,西湖景区灵隐管理处工作人员,1983年曲院风荷开园时,他便在那里工作,而他对于曲院风荷烧烤的记忆,还得再往前推10年光景。

谁是曲院风荷第一个烧烤者?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无从考证。不过,老朱很明确地说,上世纪70年代,曲院风荷就有人在烧烤了。当时,他还在马市街读书,经常会和哥哥姐姐或者同学到曲院风荷烧烤。“那个时候,烧烤的位置不是在后来大家熟悉的密林区,而是在现在风荷御酒坊的位置。”老朱说,当时的烧烤区是一片树林,没有什么建筑物,场地也开阔,很适合烧烤,“几乎都是中小学生结伴来烧烤,大家各自带点青菜、年糕之类的,集体动手,搭灶台、捡柴火,做一顿吃吃。”

为什么那个年代的青少年会去曲院风荷中的这块林地烧烤呢?因为那里有很好的“后勤保障”。当时,林地旁就是部队驻地,驻地官兵很热情,学生们用自来水洗菜洗碗都不受限制,所以,大家都乐于去那里烧烤。那时候的家庭子女多,孩子们从小就自理能力强,男孩砍柴生火,女孩摘菜下厨,曲院风荷的“第一代烧烤区”就这么被他们带热了。“我读书的时候,大家带的烧烤材料都蛮简单的,能弄几块年糕就很开心了。”老朱说,“等我到曲院风荷工作的时候,看到小孩子带的食材就越来越‘豪华’了。”

上世纪90年代:“烧烤盛世”来临 一座难求,还带旺了其他游乐项目

1989年,曲院风荷公园在密林区做了一次提升改造。正是这次改造,拉开了之后十几年“烧烤盛世”的大幕。

现在曲院风荷的密林区里满是高大挺拔的水杉,这片区域是有来头的。早前,西湖疏浚挖出来的淤泥都堆积在这片区域,因此,这片区域的土质松软,人走上去就像踩着海绵。1989年,公园在这里建造了21间小木屋,并在邻近的湖边造了码头、儿童乐园,作为特色休闲项目对外开放。由于当时的烧烤已经有些名气,公园也看好这一项目的发展前景,便将它作为正式项目来经营,开辟出曲院风荷的“第二代烧烤区”。“烧烤区的面积比原来大多了,有8亩到10亩地。我们提供炉灶出租,一开始只有20套,后来慢慢增加到100套。最早我们还是用柴火,1995年之后,我们改为提供白炭。”老朱说。

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远没有如今那么快,围炉烧烤可以玩上一整天。很多时候,人们早上9点半来到曲院风荷,准备好食材,在公园里转一圈,然后边烧烤边闲聊,到下午4点多还未必肯走。随着到曲院风荷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烧烤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烧烤位经常一座难求,特别是法定节假日和周末,必须提前电话预定,若是“临时起意”,就只能站在边上看别人吃了。

烧烤还带旺了公园其他游乐项目。“那阵子,电瓶船的生意好得不得了,都是人等船,从来没有船等人的。”一位电瓶船售票员这样回忆当年的红火景象。

受捧背后:一代年轻人的社交选择 娱乐匮乏的年代,这是一种潮范儿

现在的孩子可能会觉得奇怪:如今的杭州,烧烤店随处可见,中式的、日式的、韩式的、西式的,为什么当年杭州的年轻人会这么喜欢烧烤呢?

上世纪90年代,城市生活远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休闲娱乐项目很少,朋友相约出门基本就是看看电影、逛逛街,或是去公园走走。另一方面,当时的餐饮门类也比较单调,街上最多的是面店、馄饨摊。烧烤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之余,也刷新了人们的味觉认知,继而成为当时年轻群体中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林夕曾是曲院风荷烧烤区的常客。上世纪90年代初,林夕还在学军中学读初中,每年劳动节,她都会和同学们去曲院风荷烧烤。她记得,那时候,要说西湖边的烧烤场所,曲院风荷是独一份的。“去烧烤的人很多,每次都要赶早去抢烧烤炉。烧烤的食材都是大家提前一天分工买好的。”林夕回忆,当年有个男生,专门负责腌制鸡翅等肉食,因为男生的妈妈手艺很好,即便当时没有专门的烧烤酱料,她也能把肉食腌制得又入味又香,“那时候的烧烤炉是长条形的,得向公园租,串菜的铁签也得租,碳还是在公园买的。我记得第一次生火,我们生了好久,后来才越来越熟练。烧烤区旁边有秋千、假山,烧烤完了可以去荡秋千、爬假山,这在那时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当时的年轻人没几个不知道曲院风荷烧烤的,结伴去曲院风荷烧烤一回几乎成了他们“打卡式”的人生经历。

由于生意实在太好,不少人订不到场地,曲院风荷的烧烤潮流开始向其他景点扩散。起初,距离曲院风荷不远的杭州植物园开出了烧烤区,后来,九溪也推出了烧烤区。人们的选择开始多样化,但要论西湖边的“烧烤界一哥”,还得数曲院风荷。

曲终人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口腹之欲?我们更爱这片绿水青山

有道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曲院风荷烧烤也有散场之时。

进入21世纪,不少杭州人出游经过曲院风荷时,还能闻到伴随湖风飘来的烧烤香味——大家不知道的是,这股香味即将“退市”。其实,2000年前后,有人对曲院风荷烧烤提出了异议:烟气对环境有污染。朱晓峰也记得,上世纪90年代,烧烤区正式开放不久,公园就采取了“场地轮转”的方法,将烧烤区划为3块,每隔半年便要换一次地方,为的就是保护烧烤区的树木健康生长。“我们搞园林的,对环境还是很敏感的,知道烟气对植物有影响,同时,烧烤的油污对土壤也有影响。”老朱说,“只不过,那个时候,人们对大气污染还没什么概念。”

随着环境保护成为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保护大气、保护西湖水的理念深入市民心中。2002年,曲院风荷烧烤区放弃白炭,改用电加热。到2008年,曲院风荷烧烤区正式关闭,曾令一代人食指大动的烟火气最终消散于西湖边。

对于曲院风荷烧烤,总归还是有人记挂的,这里头还有一段小插曲。在曲院风荷后来的提升改造中,公园对原烧烤场地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专门留出了几个用条石铺成的灶位,有的还带小亭子。“当时考虑到如果以后恢复烧烤区,这样的设计比较实用。不过,大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我们也觉得没有必要再恢复烧烤区,当时的那些设计就成了现在供游客休息的设施。”老朱说。

如今,曲院风荷的密林区里,除了那些高大水杉,再也找不到当年烧烤客围炉而坐的影子。湖风吹过,尽是自然的味道,游玩的趣味,从未因为烧烤的消失而减退分毫。

对于曲院风荷烧烤,你是否也有着自己的记忆?如果你还保存着自己当年在曲院风荷烧烤的照片,或者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欢迎你参与“西湖上新了”第一季第一期围绕曲院风荷的交流互动,与所有热爱西湖的人一起呈现不一样的“西湖十景”。

“西湖上新了”

第一季参与方式

1、下载“杭+新闻”客户端,进入“西湖上新了”活动页面。

2、在活动页面留言区上传导览词素材即可参与“说山道寺”板块打擂。

3、如有文件格式与留言区上传要求不匹配,可通过活动邮箱100851066@qq.com提交素材。

4、择优录用的导览词素材将在各平台推出,素材提供者将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5、“西湖上新了”导览词及个性化导览路线将陆续推出,届时,在对应景点登录活动页面即可获取在线音频导览服务。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栋    编辑:陈东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秦巴明珠 瑰...
“无忧西湖”...
期盼了8年的...
第二届纽约花...
西湖区举行2...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距离最长的一次天然气管道迁改——杭富
提供一条执行线索 奖励1300万!真有这
珍惜这周五、周六的阳光 因为太阳又即
第二届浙江省产教融合高层论坛暨浙江省经营
“违法王”足浴店上演“金蝉脱壳” 扣68
浙江老字号集体“触网”焕新 背后这所大学
杭州凤栖幼儿园举行三年规划总结汇报会
香港铜锣湾表行遭抢劫 3歹徒仅34秒掠走
全网刷屏的“勋章民警”程鹏,曾被毒贩拿枪
哈尔滨市一污水管网施工现场塌方 仍有3人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

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

第28届金鸡百花电...

杭城少年们的音乐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