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摸了摸头,“我想去火车站找个倒买倒卖的活,卖什么?反正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日用品吧。或者去私人旅馆,帮他们拉客……我已经做了一年家教了,做多了实在没意思。”
一位同学的中饭:馒头加榨菜。欧天健同学 摄
还有同学去找城管和交警
二组队员李弈雪,除了印发家教传单,还通过网络搜索教育机构,打电话问要不要人,或者扫街,进入营业的门店询问,挨个儿拨打张贴的招聘广告上的电话……但一直没能找到工作。
营业的店面各有各的生财套路,拒绝这群大学生的说辞倒是相当统一:就算你肯降低工资标准,我们也不招短期工。
还有其他组的同学找过城管和交警。他们想去问问城管,上街执法需不需要人帮忙?结果去的时候是星期天,没找到人。又去找交警问,招不招协警?人家说只招长期不招短期。
“下午准备往远走一点,走一步看一步吧。”一组的张辉同学说。
7月22日到达当天,4位同学找到了工作,第二天,12个,第三天,19个。
汪洁是第一个找到工作的。这位浙大读化学与医学专业的慈溪姑娘在大一结束后学校军训时,就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做家教品牌的学长,通过这位学长,很快找到一份在绍兴做线上家教的工作。
7月22日抵达绍兴酒店第一晚,汪洁用电脑进行线上教学一小时,赚了50元。此后每天能做家教2小时,一天挣100元。她想再找一份工作,拉上三组的陈一凡一起扫街,挨家挨户地问,又找到在一家教育机构打杂的工作。
那是在距所住酒店两公里外的沃尔玛超市楼上,她和陈一凡开始是分开找的,她找的几家都拒绝她了,后来她发现陈一凡进入一家教育机构没出来,进去一看,陈一凡正跟校长坐着聊天。汪洁听了一会儿,觉得这位校长很亲切,对竺可桢学院很了解。
谈得比较投机,校长准备管饭(不需要干活),但两个年轻人表示,还是用自己打工挣的钱吃饭比较好。校长很欣赏他们,当场预付了1000元现金。
两人怯怯地问,要不要签个协议?
校长爽快地说:“我相信你们对得起身上这身衣服。”
找到家教的同学很多
本次活动的传单。
李弈雪找到了一份线下家教的工作,每天4.5小时,能挣到200元。这让李弈雪感到,人际交往真的很重要,前两天,大部分找到工作的同学,都是通过认识的人找到的。
刘畅同学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求职信息,她哥哥看到了,跟她说认识一个大学老师,这位老师是兼职作家,正需要高素质的校稿人员。刘畅和老师互加微信,聊了起来。
对于刘畅来说,这样的工作很轻松:找一些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错别字,老师写的是文学史,还要看有没有史实上的错误。两人微信里聊了不到半个钟头,老师当即预付给她2000元工资。
杨子瑾最后找到一份线下家教的工作,是她一个老家绍兴的同学发动爸妈,帮她联系上一户需要家教辅导的家庭。
“两天实践下来,感觉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还有就是知识就是力量,如果干一些体力劳动,钱比较难挣,和他们相处可能没有和有文化的人相处更容易。”杨子瑾说,“他们不是慈善机构,我们走上社会还是要看自己的能力。只靠名牌大学的光环,根本不管用。”
徐聪斌和刘自翔最后都没有送外卖。徐聪斌扫街找到一家服装店打杂的工作,工资还没定下来。他又在网上找到一份线上功课辅导,每天能挣30元。
刘自翔昨天跑去一个社区,表示想找一份家教的工作。社区大妈们对他很感兴趣,表示会尽力帮他。“她们觉得我们是浙大的,家教水平高价格又低,而且这个活动也很有意思”,一组的张辉说。
李振确定了送外卖的活儿,老板同意日结一半工资,其余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