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家楼下的公共绿化带,被他打造成了生意盎然的小花园。 记者 陈中秋 摄
陈伟说,他的父亲是抗战老兵,也是评书艺术家和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自己从小也耳濡目染,很喜欢群众文艺,特别是滑稽戏。
剧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陈伟除了热爱表演,还是杭州最早的一批舞台主持人,和周志华、翁仁康等老师差不多同一批的。二三十年前,到了晚上,杭州城里最热闹的就属西湖边的几个歌厅大舞台了,而几乎每个大舞台,都有陈老师主持、表演的身影。
因为每周都要登台演出,陈伟定期需要做发型,他最常去的是百井坊巷的“妹妹理发店”。
开店的是20多岁的两姐妹,有一次姐姐在给陈伟做头发时,发现他的头发掉得厉害,发际线越来越高。
妹妹看过之后提出建议:不如把头发拉起来,固定做个造型。一来看起来不会觉得头发少,二来他个子不高,头发卷起来后人显得挺拔。另外,适当夸张的造型也适合舞台演出。
造型做完陈伟看了看,觉得非常适合自己。“在别人看来有点奇怪,我觉得很精神,特别霸气,要一直留下去!
为保持这个造型,陈伟每周都要去“妹妹理发店”做一次头发,雷打不动。
每次他来,两姐妹先帮他洗头,吹干,用梳子一根一根把头发挑起,五根朝上,五根朝下,形成一个小卷圈,然后把卷起的头发向上向后捋,再一边用定型水固定,直到卷成一个反包的“球”。
发型做得是否有蓬松感,够不够立体,全凭两姐妹的手艺和耐心。通常这样造一次型,花费40分钟到一个小时。
为了这个发型,陈伟需要忍受生活中的各种不便——
平时不能洗头、不能梳头;
洗澡时,头上要套个塑料袋,防止接触水蒸气;
如外出,随时要备着雨伞,以免被雨淋湿;
就连晚上睡觉时,为了不压坏头发,只能侧靠着两边睡,也不能靠着床榻看书看电视……
杭州话里有一句谐虐意味的俗语:“头发笃笃起,混充高尔基。”留这个发型,还要顶住不少压力。
比如不少亲属都曾强烈反对,觉得太夸张,“给人第一印象就不像好人。”
他还是坚持了下来。30多年来,每周“妹妹理发店”的造型费,从最早的15元一次到了现在的80元一次。理发店也从百井坊巷搬到了现在的望江门。
当年20多岁的姐妹,如今也已是中年。“她们从少女时代开始帮我做头做到现在,我们关系好得无话不说,姐妹俩的婚礼,也都是我主持的!”陈伟说。
如今陈伟是东坡剧院金海岸大舞台所属公司的业务总负责人,具体负责业务工作,偶尔也登台演出。
他一度是公司的金名片。用他的话说,“40岁以上的杭州人,很多都认识我”。
“我这样的外形,再加上这样的发型,要么不演,要演都演反派!”陈伟笑着说,他在滑稽戏里演得最多的都是人贩子、劫匪、毒贩这样的角色。现实中的陈伟,不无自豪地讲了自己的两件往事。
一是在30年前,他在一趟开往临平的公交车上捡到了7万元多钱,这在当时几乎算得上巨款,他归还原主后,听说这笔钱是一家工厂的出纳掉的,是全厂职工的工资款,因此自己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
推荐阅读:
杭州在建6条地铁有新进展 2条明年开通
恢复货车通行 今起钱江二桥段可能有点堵
周日起杭州晴好天气回归 气温缓慢回升
江西人操盘"杭州排队小吃" 这次搞火了手撕面包
应届大学生就业招聘季开始 人数创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