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子女是被忽视的群体
留学时,董筱雅每年假期回国就继续开画室,她碰到的贫困孩子也越来越多。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准备水杯,画室里水杯集中在一个地方。有的孩子没有水杯,每天拿个矿泉水瓶装水喝。看着矿泉水瓶越来越旧,我就忍不住要给他们买。挑水杯时,我会想他们喜不喜欢这个图案,这很快乐。”在董筱雅看来,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
即使在俄罗斯,她也经常打国际长途了解孩子们的近况。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在电话里问她,我不想爸妈离婚,跪下来求他们有用吗?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奶奶生病了,不知所措……每当这时,董筱雅就想马上赶到孩子身边,年初她回国了。
董筱雅最关注的是服刑人员子女。她的学生中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靠一个馄饨铺子为生,可年纪大了动作慢,生意并不好。男孩没钱剪头发,其他孩子就说“劳改犯的儿子就是这样”。
“家庭贫困的孩子有政府补助,留守儿童也得到社会的关注,但服刑人员子女是被忽视的。”董筱雅说,这类孩子的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一般不愿抚养,周围的人又对他们有偏见,很缺爱。她打算发起一个服刑人员子女关爱基金,实在地帮助这个群体。
“善良的路永远不会难走”
董筱雅也被人骗过。办画室以来,只要家长说自己家里穷,孩子就能减免费用,她并不会去求证。“他们开口说,我就相信。”
一次,有人告诉她,一个减免学费的学生家里开了两家店,经济条件应该不差。董筱雅听了,虽有些不舒服但没放心上。后来,学生家长听说她要创业开公司,主动提出公司所需的家具全部由自己免费提供。
回国创建公司,除了员工工资和自己的基本生活开支,她把钱都捐出去。向来有分歧的妈妈这次却和她站在了同一战线:“从小我们就教你做一个善良的人,你放手去做吧,爸妈支持你!”
看着董筱雅几年来不断“折腾”,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一位学姐回国后,帮她一起开画室;隔壁的店主,听说画室有不少困难的孩子,租下画室六分之一的面积,却主动承担一半的房租……这些都让董筱雅坚信:善良的路永远不会难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