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方案
提交最终方案前,“初”要求参赛者提交“用户观察报告”,并说明创意是怎么来的。
浙大女生徐梦瑶和伙伴组成“smile”团队,去了浙江慈爱康复医院调研,和那里的心障儿童一起做游戏。徐梦瑶注意到,很多孩子半边身体不听使唤,很难正确摆放物品,或无意识地碰倒东西。她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设计一款防止倾倒的杯碗垫。她和伙伴们搜集了很多用于固定的工具,最后决定使用空气吸盘,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
产品设计专业的段翔天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他和团队调研分析:心障人群思维接近儿童,适合自然、有趣、不复杂的工作;他们同样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相比“被指导”,他们更喜欢“参与其中”;他们不适合来回奔波,更适合在生活半径1公里以内从事一些自己喜爱的工作。
他们提出了“阳光盒子”:利用阳光板和木结构的顶棚,制作一个社区微景观,让心障人士从事鲜花种植、干(鲜)花产品出售。这个方案既有效利用空间,又能让社区多一道风景。接下来,他们打算在实施和社区居民接受度上再细化。
创造的快乐
四周设计大赛期间,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活动,比如邀请嘉宾分享创业、创意经验。公益项目“一公斤盒子”发起人安猪、为心障人士提供艺术课程的公益机构WABC创始人苗世明,甚至从外地赶到浙大紫金港校区演讲。
“一说公益,大家就觉得你是个很有奉献精神的人,其实不是的。”安猪说,做公益几年后他才想清楚,自己最快乐的时刻,并不是给留守儿童上课,而是创造出新概念以及落实创意。“我理解弱势群体,并为他们创造。”安猪说。2006年投身公益至今,他成功打造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企业。
怎么请到这些国内资深的从业人员?“这是件有趣的事情,大家志同道合,只要时间不冲突都愿意来。他们也想和这么多年轻人接触。”陈悦怡回答。
组织比赛、安排嘉宾食宿……这群创业不久的年轻人怎么解决活动费用?“活动得到了一些赞助,有的机构很有善心,给予了小额赞助,比如古玩拍卖的单位等。另外,我们还在网上发起了众筹。”陈悦怡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