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虾店小老板小施 记者 朱丹阳 摄
大学读生物的小施只想当个餐馆小老板
他在城西麦虾店玻璃门上贴了三张广告
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张照片,城西一家小餐馆的玻璃门上贴了三张小广告,手写在白纸上,从上到下,分别为三则招聘启事——
诚寻老板娘(非诚勿扰);高薪招聘厨师(2800—5600元);高薪招聘勤杂工(1800元起,三个月调薪一次)。
联系方式附在寻老板娘的那张广告纸上,字虽然不算工整,但看得出是一笔一画认真写出来的。
老板娘跟厨师、勤杂工一起招?这个老板是认真的吗?
昨天下午1点半,我试着打电话过去。好久,那边才有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说,不好意思,刚才在烧麦虾,你是?……
我表明了身份和好奇,电话那边“嘿嘿”笑了,说到这个时间了,28岁了,妹妹都结婚了,老妈很急……
说到这里,又听见有客人来了:“老板,来一碗三鲜麦虾。”他匆忙报了个餐馆地址后,挂了电话去做麦虾。
我随手查询,麦虾是台州、宁波一带的旧时小吃,把麦粉加水调成面团,买不起菜刀,就拿筷子将面团削成一条一条下锅,配点萝卜、瓜藤、青菜等,拌一下,出锅后样子很像一尾尾弓腰弯身的虾,得名麦虾,其实里面是没有虾的。
下午两点半,我猜招老板娘的餐馆该闲下来了,赶了过去。
这是西城广场后面的一排夜宵小店中的一家。三点左右,这家只有5张桌子的麦虾店里,最后一个午餐饭点的客人付钱走人后,就只剩下老板小施和一个年纪稍大的女服务员了。
老板小施系着围裙,眼睛大大的,个子也很高,梳着中分大奔头,灶台前的烟熏火燎,没有改变他脸庞、脖颈、手背的白皙。
小施还是怯生生地笑,说自己不大会说话,前几年大学一毕业,他就把时间花在菜墩、灶台上了,几乎都不怎么跟外界交流。
大学毕业,餐饮店三度练手
小施大学学的是生物制药,但是他不喜欢,他只想当个餐馆的小老板。大学同学有的进了药企搞研发,或者做了医药代表赚了钱。他的第一份工作却是跑到杭州的万象城,在一家台湾餐馆做学徒工。
小施比画着说,那里主要学切菜、抓菜,把豆腐切成丝,鲈鱼片成片,做鱼羹,要三只手一把菜,误差不能超过10克,否则不是浪费的问题,而是哪样多了,哪样少了,都可能让整盘菜的味道不稳定。
万象城里做后厨,他做了8个月。小施说,每次忙完手里切和抓的活,别的后厨学徒都一旁休息去了,他都要往前厨身边凑,笑呵呵地,眼里看,心里记。有时候,大厨掂勺手累了,挥手让小施掂几锅试试。小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前厨也很满意。但是,小施看清楚了,即便这样,能在那家店,真正走到前厨位置的路还很长。
小施觉得,时间上等不起。于是他在庆春广场那里,找了一家更接地气的快餐店。
小施跟老板说,工资可以低一点,要给他当前厨的机会。有了台湾餐馆扎实的切菜、抓菜功夫和偷学的厨艺,快餐店里的小施,这才真正施展开手脚。半年下来,由素菜,到半荤半素,再到完全的大荤菜,他都能独当一面了。
再后来,小施回到了台州临海老家,在表哥开的一家海鲜馆做了半年,学会了做海鲜,尤其是学会了做麦虾。
这时,他想到杭州来开餐馆了。
临走时,表哥对他讲,你厨房呆得太久了,杭州那么大,你怎么才能找到客人啊?手里资金才几万块,撑不过去,守着餐馆也会饿死人的。
我跟小施聊天时,边上那个服务员抱着双臂,不时皱眉,欲言又止。终于用方言不轻不重插了一通话。
原来,她是小施的妈妈,56岁了。小施翻译了妈妈的方言:人家念大学到城市里来工作,你回老家帮人做饭,周围邻居怎么跟自己的小孩交待,上大学为了什么……
台州餐馆里做海鲜时,类似这样的话,小施父母没少在他耳边念叨过,一起念叨的话还有:都26岁了,还不找对象,做厨师好不好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