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前几天,堂哥还接到小刘电话,电话里小刘很高兴,说方老板告诉他,只要肯努力干活,以后要是开了分店,打算让他去做厨师长。
堂哥说,小方老板的好,小刘心里都清楚,每次回家过年,小刘都要去买来或者自己去抓来野生黄鳝,带到杭州,亲手给方老板做了吃。
小刘堂哥说,小刘儿子才一岁半,刚学会走路,他是家里顶梁柱,就这么突然走了,一家人这些天就像失了魂一样,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才好……
到今年10月,是小方老板夫妻二人来杭创业整整七年,也是溪渔馆开张至今整整七年。
2007年10月,小方和老婆来到杭州,他以前在桐庐做过厨师,在杭州准备开家小饭店。夫妻俩找来找去,在中山北路找到店面,开起小店,起名“溪渔馆”。
关于“溪渔馆”名字的由来,小方老板当时觉得,老家桐庐山多水多有溪有鱼,自己拿手的也是山村风味农家菜,很自然地就起了这个名字。
饭馆很小,只能摆下6张小桌,可房租不便宜,那时候一年就要将近10万。最初的房租,夫妻俩都是借的,两人又在附近小区租了很小一间房晚上睡觉,直到现在还住那里。
小饭馆起初只有他们两个人,小方老板负责厨房,烧菜、做饭,老婆小郑负责收银、配菜,有时打打下手。小方老板说,为了保证原汁原味,溪渔馆所有配菜都是从桐庐老家收来的,汽车运到杭州西站,老婆骑着两边都装了菜筐的电瓶车,把菜运到店里。小郑说,汽车西站到中山北路,电瓶车还骑不到,往往骑到学院路附近就没电了,那时候都是推着车回到店里。
异地他乡,创业不易,夫妻俩深知物美价廉是立身之本。刚开始只有二十几道农家菜,后来慢慢学,慢慢增加,现在已经有80多道菜了,招牌菜鱼头豆腐,开店到现在7年,价格一直没涨过,当初卖48元,现在分量不变,还是48元。
因为生意,小郑还被顾客骂过。那次有个男的点了份丝瓜蛋汤,吃了几口,指着小方鼻子质问,为什么只有丝瓜没有蛋?你们开什么店?最好关门大吉算了……那天那个男人不依不饶,话也说得很重,小郑眼泪水都流下来了。
其实那碗丝瓜蛋汤里,蛋是有的,只不过看上去少了一点。不过这件事给夫妻俩也提了个醒,从那以后,他们自己立了条规矩,店里的配菜,第一一定要新鲜,第二一定要量足。
渐渐地,周围的街坊邻居都成了老主顾,回头客越来越多。据说那位骂过小方的男顾客后来也成了老熟人,经常光顾。
溪渔馆生意越来越好,夫妻俩实在忙不过来,后来又招了3个厨师和4个服务员。两个人对员工好,员工也肯卖力干活,小方老板说,现在每个月单工资就要发3万多元。厨师小刘人不错,肯吃苦,刚来时一个月工资4000多块,现在涨到了5000多块,而且还给了小刘一点股份,每个月除工资外,还给他发个红包。
说到小刘,小方老板眼睛红红的,十分沉重地说,完全想不到,年纪轻轻的,这样就走了……
说到将来,小方老板说,等小刘后事处理好,店还是要再开起来的,不然对不起这么多客人,也对不起那些员工,他们都是拖家带口,都过得很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