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息肉怎么办?
子宫内膜息肉
直径<1cm 1年内自然消失率约27% 少数可出现恶变
“子宫内膜息肉在妇科非常常见,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所致。其发生和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因素以及使用某些药物相关。”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医疗组组长章杰捷解释,某些女性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保健品,或宫腔内放置节育环、反复的人流等引起的炎症刺激,以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乳腺癌患者口服他莫昔芬)等都是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因。
子宫内膜息肉数量可单个或多个,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大多时候位于宫腔内。主要引起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如果息肉较大或突入宫颈,可能继发感染、坏死,排除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绝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的,少数可出现恶变。” 章杰捷表示,对于直径<1cm的无症状的内膜息肉,通常其恶变率非常低,而且约27%可在1年内自然消失,故这部分患者可以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和早期的子宫内膜癌有相似的临床症状,需要警惕鉴别”章杰捷表示,I型子宫内膜癌发病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长期雌激素作用有关,可发生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接入癌变。早期的临床症状主要也是阴道流血,并且在影像学诊断上常难以和内膜息肉完全鉴别。往往需要通过宫腔镜下摘除病灶以及诊断性刮宫取得组织待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章杰捷提醒,子宫内膜息肉虽然多为良性,但不容轻视,建议遵医嘱积极诊治。特别是绝经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者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更要警惕鉴别早期子宫内膜癌。
宫颈息肉
癌变概率较低 查出宫颈息肉最好摘除并做病理诊断
宫颈息肉是另一种妇科常见息肉,是指患者子宫颈管腺体与间质出现局限性增生,导致宫颈外口有赘生物出现。
“宫颈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常见于慢性宫颈炎。”章杰捷介绍,急性宫颈炎常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病情迁延或者病原体持续感染则可能发展为慢性宫颈炎,表现之一就是宫颈息肉。
“多数患者发病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会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异常等症状。”章杰捷提到,宫颈息肉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癌变可能。
此外,“早期外生型宫颈癌也可表现为宫颈局部出现小的赘生物,光凭肉眼很难区分。因此发现宫颈息肉,秉持早诊早治原则,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息肉摘除术,做个病理明确诊断,以避免漏诊早期宫颈癌或宫颈息肉向宫颈癌方向演变。”
章杰捷同时强调,预防宫颈癌,还要定期进行HPV和TCT宫颈筛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癌症,早诊早治。
鼻息肉、声带息肉
本质上是炎症性病变 癌变风险极低
浙江省肿瘤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头颈外科副主任陈超副主任医师提到,鼻息肉一般长在中鼻道处,早期症状多为鼻塞、鼻出血、出现鼻腔分泌物等,如果鼻息肉的直径较大,可能还会出现嗅觉丧失、头痛、面部疼痛等问题,大大影响生活质量。
“从病理角度来说,鼻息肉的本质是炎症性病变,不存在癌变的基础。不过炎症是癌症的促进、诱发因子,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可能会导致组织发生变异或细胞的异常增生等现象,但总体上看,真正由鼻息肉癌变成恶性鼻肿瘤的风险极低。”
那为什么有部分人会有鼻息肉癌变的认知?
“有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误诊造成的。”陈超表示,也许已经是恶性鼻肿瘤的患者在首诊时被诊断为息肉,放松了警惕,没有进行相应的治疗,后期明确诊断时会有鼻息肉恶变成了恶性肿瘤的认知。
大部分轻度的鼻息肉患者可以尝试进行药物治疗,比如淡盐水冲洗鼻腔,保持清洁性,若药物无效,再考虑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手术。“鼻息肉治疗后复发率高,就像之前提到的,它是炎症性病变,即使手术切除,如果病因不根除,还是可能复发。”
再来说说声带息肉。陈超介绍,声带息肉常见的症状是声音嘶哑,但这种嘶哑往往不是持续性的,而是时好时坏。息肉的大小决定了嘶哑的程度,最严重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发声困难。
“声带息肉和鼻息肉一样,本质都是炎症性病变,癌变风险极低。”一般情况下,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不过度用嗓、不大喊大叫,小的声带息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消失。如果经过静养及用药后声带息肉仍无明显好转,才建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