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岁中青年男性多见 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
要不要手术?有哪些治疗方案?
腰腿痛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约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腰腿痛不仅是健康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多数如肌肉、韧带劳损等引起的腰腿痛的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内经过保守和休息等疗法会自然缓解或治愈。因此,也导致了一些人认为腰腿痛不算病的看法。
事实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炎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和椎间盘突出等全身及局部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首次腰腿痛患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出发病的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在众多的腰腿痛病因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引发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甚至瘫痪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随着腰椎核磁共振、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因此门诊有不少情绪紧张、带着很多疑问的“病人”会直接拿着“腰椎间盘突出”的核磁报告前来就诊。
腰椎间盘突出到底是一组什么疾病?是否需要就医或是手术?今天,我们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范顺武,和大家聊聊腰椎间盘突出的话题。
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男性人群
没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
不需要特殊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和年龄、外伤等多因素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中青年以上人群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是非常常见的,多数突出症状可以通过核磁等影像学清晰看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都是会引起症状甚至需要治疗。我们首先需要区分影像学腰椎间盘突出和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腰椎间盘突出是指在腰椎核磁共振或者CT上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但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据统计,20岁以上人群影像学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可高达90%,但是对于没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者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而当患者出现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同时有影像学上存在相对应的腰椎间盘突出时,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需要治疗干预,据统计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大约为1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男性人群,在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的人群、专业汽车驾驶人员、因工作需要长期弯腰或者久坐且缺乏锻炼的人群中更为多见。统计表明,轻、中体力劳动者中,腰腿痛约占53%,重劳动者则约占64%,但仅约35%的腰腿痛者会发展为本病。
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
很多年轻人因腰痛到门诊就诊,若进行腰椎核磁或者CT检查后被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他们通常会表现得较为害怕和焦虑。事实上,绝大部分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无症状,不需要进行手术等侵入性治疗的。只有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局部脊髓或神经,并出现相应症状,才是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底有哪些临床表现呢?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通常有一定的诱因,包括腰部外伤、“闪腰”、弯腰负重等,随后出现显著的腰背疼痛、活动受限,同时出现单侧或者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少见情况下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身体躯干偏倚、姿势性脊柱侧弯。
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主要表现:1.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后外侧、足背、足底或足趾;2.一些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使腹部压力增高的动作都可加重腰痛和下肢放射痛;3.上述症状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