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相结合
当然,这种“小组合作”的“拼桌学习”,实际是一种“抱团合作”。这种形式的上课方式势必有其对应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改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往我们太过重视终极性评价,以分数论英雄,而忽略了分数背后学生付出的代价。我们的改革就是希望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能关注到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经过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适合学生发展并与杭州市综合素质评定体系相匹配的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汪校长说。
比如,每个学生能为小组贡献多少分,取决于该生的测试成绩比自己过去的平均成绩高多少——不论基础成绩如何,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总能获得最高分。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比照个人过去的成绩为小组作出相应的贡献。
再比如,为合作学习评定等级,既要为小组评定等级又要为个人评定等级(既奖励最终的结果,也奖励促成这一结果的合作行为),两种评价方式共存:评价小组成果、评价个体贡献。
怎么上好课,每个老师都来反思
“我们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预设好的。现在我们要求,除了有预设,要更多地要把‘生成’结合在一起。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往往会生成新问题来。这就考验老师的学科功底了,需要老师的课堂智慧。一堂成功的课,学生会被引导得如痴如醉。”汪校长还打算让学校的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将力推课堂解放行动,就是要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这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课堂上要交流,要沟通,要组织管理,如果老师不到位是做不下去的。”经过前几年的摸索,十三中已经开始做第三步,这就是校长汪建红所期待的:每个学科的课堂都要体现学科特质。
“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寻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会让老师也很有成就感。让老师个性张扬起来,课才真正出彩。”汪建红说。 |